彰化環保聯盟 彰海岸濕地 盼晉級國際

【林家鴻整理報導】每年2月2日為聯合國訂定的「國際濕地日」,台灣也在2015年這一天施行《濕地保育法》,不過民間苦等10年卻依舊盼不到擁有全台最大泥質河口生態系統的彰化海岸濕地得到應有的保育地位。彰化環保聯盟發表聲明呼籲,政府應積極作為,依法公告此地為國家級濕地,並不妨礙原有農、漁、鹽業和建築的使用者權益,部分人士指稱保育妨礙地方發展,是惡意扭曲。

濕地具有固碳、淨化水質、高生產力、防洪滯水等生態系重要功能,保護濕地已是國際公認的普世價值。彰化環盟指出,彰化海岸憑藉濁水溪在出海口提供大量泥質,形成全台最大、寬達6公里的泥質潮間帶,有數量最多的保育類鳥類大杓鷸、黑嘴鷗等達1%族群數量的鳥類棲地,及豐富多樣的底棲生物、唯一僅存「用牛車採集牡蠣」的特有產業文化。

這些特色皆是彰化海岸在2006年第一次評選時被列入國家級重要濕地名單的主因;2009年第二次評選時,彰化海岸的獨特性也再次獲評委背書,認為應列入國際級重要濕地,可惜後來因行政院推動國光石化案而不了了之。

彰化環盟呼籲地方及中央政府勿再互踢皮球,盡速擬定彰化海岸濕地保育計畫,恢復其應有的保育地位。(攝影/林家鴻)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