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疫 彰基提醒乾洗手使用時機與自製要點

(相片提供/彰基)

【洪泰陽整理報導】連日來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灣民眾人心惶惶,慢性病患者回診、領取連續處方箋,或民眾前往醫院就診、陪同家人看病,除戴口罩預防感染外,醫院都會設置乾洗手區提供民眾多一層防護;但是,乾洗手使用時機及自己是否適合使用?對於會皮膚過敏民眾是否有其他替代方式?及如何自製洗手液等?也是一般民眾關切的議題。

延伸閱讀:為防疫與便民 彰基慢箋領藥快速通關正式啟用

彰化基督教醫院感染預防暨控制中心組長賴惠雯表示,一般民眾進到醫院的執行手部衛生是很重要的,最主要的洗手時機就是「進醫院」和「離開醫院」後,「探病」前後也要執行酒精性乾洗手的手部衛生。

彰基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昭仁醫師進一步指出,出門在外沒有辦法有方便的濕洗手,要注意洗手的幾個時機,譬如來醫院接觸到生病的人之前與離開醫院後,回到家最好都要馬上洗手,吃飯前或上完廁所後也最好洗手。這段非常時機,也建議還是不要親吻小朋友,畢竟人類口沫還是會帶有病毒。

林昭仁強調,目前坊間流行一些自製乾洗手液的方法,重點在酒精濃度,最好是75%,以達到最好殺菌效果,有些市售藥用酒精濃度高達90%,殺菌效果反而不好。對酒精過敏的人,在自製乾洗手液時可以加入乳液,可以減少過敏的情形。

林昭仁表示,WHO建議,乾洗手液仍然不能取代濕洗手,不管乾洗手、濕洗手,最重要的是手部搓揉的動作。濕洗手搓揉之後,把細菌沖掉。乾洗手的部分,搓揉要長達20秒才能有破壞病毒的效果。此外,為避免接觸性感染,建議大眾問安時以「拱手」代替握手會比較合適。

(相片提供/彰基)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