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二二八 檢視各國平反方式

政治迫害人權屢見不鮮 民間由上而下改造民主體質 反思台灣轉型正義工程

光州518紀念公園設置弔念空間,內有母親抱著兒子望向坦克車痕的銅塑。(攝影/曾信翰)

編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每年二二八前後,都會在全台各地舉辦多場紀念禮拜,期盼透過轉型正義的曙光,彰顯上帝對台灣整全的救恩。今年適逢20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國疫情失控,鄰近的台灣亦無法置身事外,為落實防疫措施,許多活動公告延期取消。二二八73週年紀念活動,也因為社區群聚感染疑慮,而有許多場次決定停辦。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曾面對獨裁專制政權所帶來的屠殺與傷痛,鄰近的韓國透過流血抗爭後,才得以呈現今日的社會樣貌;台灣人旅遊首選的沖繩,背後有一段王國遭滅的血淚;西班牙及智利也曾經歷強人領政,壓迫統治的年代。無論是主權的獨立、正義的彰顯、傷痛的修復,期盼借鏡其他國家的歷史,在上主憐憫中指引台灣走向未來。

【張原境專題報導】大韓民國(簡稱韓國)在1980年代亞洲民主化浪潮中,終於揮別軍事獨裁與威權政治,開放總統直選並迎來政黨輪替,其民主政治發展軌跡也與台灣諸多類似。近幾年上映了幾部電影,都與探討南韓民主化運動有關,有韓國80年代民主電影三部曲之稱的《華麗的假期》《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接連交出票房佳績。顯見脫離威權統治,經歷第三波民主化後,民間探求真相的渴望仍不斷攀升。

 大邱二二八學生運動第一槍

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獨裁統治,對共產主義者進行嚴厲鎮壓,任內更爆發韓戰(1950~1953年)。戰後政府日益腐敗,面對越來越多不滿統治的異議者,他選擇大舉逮捕,並試圖修改總統連任最多兩次限制。1956年,李承晚在賄選傳聞中以絕對多數連任第三任期總統,力行高壓政策鞏固政治權力,此種舉措終致民怨沸騰。1960年3月爆發學生運動,李承晚只能黯然下台,此後流亡海外。

1960年2月28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張勉計畫於大邱市內舉辦選舉演說,政府下令市內各級學校,以校外教學、運動會、臨時考試、電影觀賞等理由,要求學生於週日到校上課,招致學生反彈,先是在校內進行譴責政府的集會,之後多達1700名學生上街抗議,沿途譴責自由黨的違法行為,開啟反抗第一槍。

大邱頭流公園內聳立的二二八學生義舉紀念塔。(攝影/曾信翰)

大邱二二八學生運動中,許多師生受到政治迫害,也促使媒體報導,市民更伸出援手,並表達支持。3月15日選舉當天,李承晚密謀作票的消息走漏,引發另一波學生群聚於馬山市示威抗議;4月11日,參與馬山市示威抗議後即行蹤不明的學生金朱烈,被發現陳屍於馬山市海邊,頭骨遭20厘米長催淚彈貫穿,舉國譁然;4月19日,10萬名學生及市民聚集於青瓦台,要求李承晚下台,同日政府宣布戒嚴。而後經過多日流血衝突,李承晚終於在4月26日宣布辭去總統職務,流亡美國。

 光州民主化運動

李承晚下台後,韓國內政混亂,北韓威脅仍巨,軍事強人朴正熙遂於1961年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奪權,進行長達27年的獨裁統治,也是成為韓國憲政史上在位最久的總統。朴正熙任內,韓國經濟飛速發展,首都漢城更被稱為「漢江奇蹟」,一躍成為已開發國家。然而經濟快速發展,民主卻停滯不前,韓國的言論自由仍遭限制。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身亡,同年底,陸軍少將全斗煥發動雙十二政變奪權。

全斗煥為了鞏固統治,鎮壓國內民主派人士金大中帶領的抗爭運動,於1980年4月對當時首都漢城頒布戒嚴令,然而此一措施反而點燃了高漲的反抗情緒。5月上旬,示威浪潮擴大,民眾要求撤銷戒嚴令和全斗煥下台。5月16日,光州地區3萬名學生與市民上街示威;17日,全斗煥下令戒嚴令擴至全國,嚴禁任何政治活動、關閉大學,並大量逮捕民主運動人士。

5月18日,韓國陸軍調派軍隊進駐全南大學、朝鮮大學等學生運動基地,學生在校門口與部隊發生衝突。接下來,軍隊封鎖光州,開始一連串血腥鎮壓,市民與學生甚至一度以肉身阻擋坦克入城,死傷幾近4000人之多。光州的對外聯繫被阻斷,國營電視台甚至試圖掩蓋真相,不只沒有報導民眾抗議事件,更對外宣布光州的示威遊行為親共主義者主導的內亂。光州事件死傷慘烈,隔年民間組織發起追悼會,被當局視為非法集會,不斷進行拘捕。

 民間平反力量帶動韓國民主轉型

光州事件後,受害者及其家屬陸續成立組織尋求平反,然而政府仍持續打壓一切關於光州事件的媒體出版及相關討論,更刻意忽略光州地區的經濟建設,甚至每當總統官員到訪時,監視及軟禁受害者家屬,導致超過百名抗爭民眾死亡或失蹤,更有人自焚明志。

宗教團體在平反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光州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於事件中呼籲政府停止屠殺,並前往羅馬尋求教廷發聲,「天主教正義具現全國司祭團」更於事件後,發表反政府聲明,放映相關影像紀錄。

1987年,全斗煥面臨七年總統任期結束之際,仍拒絕修憲,並試圖透過間接選舉延續政權。然而,相繼爆發出學生於員警酷刑下身亡、學生示威中被催淚彈彈殼擊中等事件,國家暴力引發全民公憤,平反光州事件和總統直選的民主化浪潮水漲船高。

6月9日,國際奧委會更表示若韓國境內抗爭情勢無法趨緩,恐取消韓國1988年漢城奧運主辦權,迫使全斗煥交出權力下台。繼任者盧泰愚6月29日發布〈六二九民主化宣言〉,同年12月成為韓國歷史上首位民選總統。

民間的持續努力最終迫使政府改變光州事件的歷史定位。1993年,總統金泳三首次承認全斗煥政變及光州事件為內亂,1994年518紀念基金會成立,1996年全斗煥及盧泰愚等16人被起訴,1997年,韓國政府訂定5月18日為「民主化運動紀念日」,並興建相關紀念景點作為補償,光州事件始獲得平反。1997年12月,韓國也完成首次政黨和平輪替,由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同時也是光州事件示威領袖,有亞洲曼德拉之稱的金大中勝選。

 第三波民主化後的東亞轉型正義

韓國與台灣同屬於東亞文化圈,深受華人儒家文化影響,也曾經歷日本殖民統治。在二次大戰之後,兩國均成為美國防堵共產主義的防線一環,在美國扶持下,各自成立新政府,為了鞏固治權,也都頒布了戒嚴令,並同在1980年代民主化浪潮下,由民間組織發起,逐步推翻威權獨裁的政權,走向全民總統直選及政黨輪替的民主之路。

如今韓國已逐步完成光州事件的後續處理,進行清算、平反、補償等行動,並進一步透過立法及官方委員會的設立進行制度性保障。韓國的轉型正義之所以能相對順利的推展,光州事件的推力不可小覷,由於事件距今只有30年,相關資料仍保存完整,還原事件真相阻礙相對低,社會對於加害者的訴求也有共識,政府得以明確執行。

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前,遭受國民黨單一統治長達50多年,威權遺緒仍十分鞏固,轉型正義的推動相對阻礙繁多、困難重重。2016年,民進黨完全執政,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並於2018年5月31日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開始追查戒嚴時期諸多政治案件、不當黨產議題等。期盼追尋真相的路上,能播下更多自由的種子,在台灣這塊島嶼開出美麗的正義花朵。

西班牙走出威權 佛朗哥遷墓之爭

【林婉婷專題報導】轉型正義議題持續左右西班牙政治與社會氛圍,政治強人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遷葬正是極大的爭論。2017年5月11日,西班牙議會通過議案,將1939至1975年在西班牙實行獨裁統治的佛朗哥遺骸遷出記念西班牙內戰而設的烈士谷;2018年9月13日,議會表決通過修正《歷史記憶法》,2019年2月要求佛朗哥家族尋覓新墓地,同年10月24日,佛朗哥遺骸遷至馬德里的公墓。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傑士(Pedro Sánchez)表示,這是民主的最大勝利,「停止向獨裁者致敬,是我們沒經歷內戰創傷和佛朗哥時代人民的義務。」

1892年,佛朗哥出生軍人世家,青少年時便從軍,1936年,西班牙內戰引爆,佛朗哥參與其中並在不久後擔任西班牙國民軍大元帥,1939年內戰結束,佛朗哥成立奉行法西斯主義的獨裁政權。二戰期間,西班牙雖未直接參戰,但表明反共立場,期間迫害、逮捕、槍殺異議者或參與工會的人,政府甚至竊走左派、未婚與貧窮家庭的嬰兒,賣給無法生育的右派夫妻。1940年,西班牙開始興建烈士谷,逼迫、奴役政治犯參與建設工程,雖然被定義為記念西班牙內戰,但事實上更像是佛朗哥崇拜及極右派聖地。
佛朗哥在位統治直至1975年11月20日病逝,一個禮拜後,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登基,推動君主立憲制,並引導西班牙逐步走向民主化,例如通過《政治改革法》、政黨與工會運動合法化、制定新《憲法》。

1976年起,大批政治犯被釋放,但隔年的《大赦法》又讓獨裁政權黨與罪行無法被追究。主要政黨達成不成文的遺忘協定(Pack of Forgetting),更是選擇性追究獨裁政權的傷害。2000年,民間啟動轉型正義,受害者遺族成立「恢復歷史記憶協會」,助內戰與佛朗哥獨裁政權時期的受害者家屬平反;2004年,政府成立「找回尊嚴及還原佛朗哥時代記憶委員會」,並於多個重要城市建立佛朗哥政權受害者紀念碑。

2006年,西班牙工人社會黨政府提出《歷史記憶法》草案,否定佛朗哥政權的合法性,允許受迫害流亡者及後人重新成為國民,2007年法案生效。這項法案也遭受挑戰與批評,例如有人稱這是重新揭開歷史創傷,或稱單一政黨壟斷史觀、分裂西班牙社會等,但最後一座公開銅像仍於2008年12月中旬被拆除。

皮諾契高壓改革 智利人愛恨交加

【林宜瑩專題報導】2019年10月中旬,智利爆發近30年來最大的抗爭運動,智利軍警在鎮壓過程中,造成至少20人死亡、上千人輕重傷、逾200位民眾失明。導火線是長期貧富不均引發民怨,要求政府修改智利前獨裁者皮諾契(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時代的舊憲法,抗爭一個月後,智利政府簽下《和平與新憲協議》,宣布同意草擬憲法修正案,並在今年4月舉行修憲公投案。

智利前獨裁者皮諾契統治16年,對左翼政治活動鎮壓造成至少逾2000人被殺或失蹤、有2萬8000人被監禁及囚打,無數人逃往海外,與此相比,2019年這場抗爭的傷亡數並不成比例。但讓人覺得諷刺的是,至今智利對皮諾契的正負評價兩極,還有人懷念極權統治的安定力量。

皮諾契1915年出生,1933年進軍校就讀,1937年以少尉軍階畢業,1948年進戰爭研究所,同時在智利擔任軍職,1951年獲參謀長職務,並在戰爭研究所傳授軍事地理學、地緣政治學課程,1953年晉升少校,1960年被任命為「埃斯莫拉爾達」軍團司令,1968年底擢升為准將,1971年初擔任聖地牙哥駐軍司令,晉升為少將,1973年8月23日出任智利陸軍總司令。

1973年9月11日皮諾契指揮軍隊砲轟總統府,智利總統阿葉德(Salvador Guillermo Allende Gossens)遇難,皮諾契隨即成立軍政府,1974年6月27日自命為最高領導人,同年12月17日自任為總統。

皮諾契上台後,改採市場經濟改革措施。他接受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的休克療法,快速削減政府開支、促進私有制發展,其副作用也讓智利陷入改革劇痛中,導致民怨沸騰。政治上採高壓統治,對阿葉德社會主義政府的支持者進行暴力鎮壓。根據智利真相與和解國家委員會在1991年公布的報告,至少有2095人遇害、1102人失蹤,到2004年智利「政治犯與酷刑」國家委員會報告指出,在皮諾契長達16年的統治過程中,有3萬5000人聲稱遭軍政府酷刑,其中2萬8000份證詞被認為可信度高。

皮諾契在1986年曾遭暗殺未遂,1988年敗選,被迫交出政權,1990年3月11日離任。1998年10月皮諾契於英國就醫時,遭西班牙法庭發出國際逮捕令,因而被軟禁。後皮諾契因健康理由獲釋,回到智利,2004、2005年再度遭到多項罪名起訴,直到2006年12月10日,皮諾契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軍醫院辭世,享壽92歲。是年12月12日皮諾契出殯,還有數萬人參加他的喪禮。

皮諾契死後,外界繼續追究他實行高壓統治時的相關暴行,但仍有不少民眾對他在任期間大幅改善智利經濟緬懷不已。而皮諾契統治智利時期(1973~1988年),也正與台灣的威權統治年代相當。台灣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威權統治時代,社會對於這段歷史同樣有分歧,有人認為應追究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極權統治的暴行,但也有人至今對兩蔣極權統治時代在台灣基礎建設、經濟起飛稱頌不已,此一現象令人省思與不住嘆息。

從吞併到被迫自殺 琉球島民悲歌

SONY DSC

【邱國榮專題報導】日本沖繩縣深受台灣國人所喜愛,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2017年含日本國民到訪沖繩的遊客達到939萬人次,超過夏威夷的938萬人次。沖繩的觀光繁景一片欣欣向榮,然而在琉球國後裔心中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悲痛故事,現今每年6月23日政府也都會舉行追悼紀念活動。

日本沖繩縣過去屬琉球王國統治,與鄰近諸國進行貿易而變得繁榮昌盛,1609年薩摩藩攻入後,開始了日本對琉球的占領行動,1879年廢藩置縣的政策,琉球成為日本的其中一縣。太平洋戰爭期間,沖繩是日本國內唯一將居民捲入戰爭的陸上戰場,二戰結束後,沖繩受美軍統治,設置琉球政府管理,於1972年將管理權移交日本,日本統治至今。

沖繩是二戰結束前最激烈的戰場,在沖繩島南端有座和平紀念公園,範圍以二戰末期沖繩島戰役的戰爭遺址為主,是日本唯一以戰爭遺跡設立的國定公園。二戰造成沖繩島上多數平民死亡,若包括不同國籍與戰死的美日兩國軍人在內,沖繩和平紀念基金會統計可列出名字者,達到了24萬1566人。園區內也設有記念台灣陣亡者的「台灣之塔」。

日本政府對待沖繩的原住民琉球人的態度,或許從沖繩島戰役中的琉球人集體自殺事件,可以窺見蛛絲馬跡。1945年沖繩島戰役,美軍即將勝利時,日軍告訴琉球人說美軍將進行殺戮和強姦,強迫琉球人集體自殺。沖繩民眾經日軍宣傳誘導後,為了避免被俘虜,只好親手殺害家人後再自殺。甚至在戰役中,還發生日軍利用平民作為人盾掩護,藉機攻擊美軍,以及徵收食物與處死躲藏者,殺害講琉球語或日語發音不標準者,抑制間諜活動。這些紀錄,都陳列在沖繩和平紀念館裡,沉痛地陳訴著。

沖繩島戰役後的平民集體自殺事件,日本中央政府與沖繩政府始終意見紛歧。日本中央政府2007年一度決定改寫沖繩歷史教材,此舉引發沖繩人不滿,11萬人次上街抗議;同年12月,中央讓步,日本教科書編撰會允許恢復「日軍逼迫下集體自殺」的內容。

沖繩縣民對當時的日軍在沖繩所為的行徑,有許多控訴,在每年的6月23日,是沖繩縣民紀念和平的假日,沖繩和平基金會也會在和平紀念公園內舉行記念戰死者的追悼會儀式;據統計,刻有名字在紀念碑文上的沖繩居民共達14萬9529人。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