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跨宗教團體共同合作 消除愛滋相關汙名與歧視

【孫偉凱編譯】亞洲教協(CCA)1月27至31日在清邁總部舉辦區域性座談,加強不同信仰團體對於防禦愛滋病的合作。25名來自亞洲的不同信仰組織(FBO)及愛滋病帶原者和愛滋病感染者社團(PLHIV)的參與者出席此次座談,會中參與者通過評估量表分析了各自的組織和機構,並共同制定行動計畫,未來將加強和倡導關於愛滋病討論的區域性跨宗教網絡,並在目前尚不存在合作計畫的國家建立連結。

CCA總幹事朱納卡拉(Mathews George Chunakara)在開幕式致詞中表示,宗教組織間的磋商座談不只是CCA「共同打擊亞洲HIV病毒與愛滋」(ATCHAA)事工計畫的一部分,更是在更廣泛領域倡議該議題的重大舉措。他強調,「在加強宣導愛滋衛教中,CCA會堅定陪伴所有教會及其他成員。這也是為什麼CCA致力於打造一個共同的平台,來促進建立宗教間和民間社會的互動網絡。此舉能強化衛教宣導,共同打擊在亞洲猖獗蔓延的愛滋病。」

亞洲跨宗教愛滋病網絡(AINA)主席馬哈(Phra Maha Boonchuay Doojai)表示,「因為周圍的眼光和汙名化,大多數人不願對愛滋病多談,但諸如AINA此類的宗教合作網路樹立了積極先例,並誠摯邀請其他宗教團體、民間網絡在愛滋衛教領域展開合作。」

馬哈是著名的泰國僧侶,過去曾擔任清邁佛學院院長,他以佛教徒觀點闡明跨宗教合作的意義,並引用梵文「大悲」(maha karuna,或譯為「偉大的同情心」)的意義說明:「任何想為佛陀服務的人,首先都應該保持著為病人服務的希望。」此外,祂也列舉數項泰國的佛教僧侶應對愛滋病的方示,佐證宗教團體的努力能夠減少感染率、污名化和歧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泰國社會。

代表印尼國家愛滋病委員會(Komisi Penanggulangan AIDS,KPA)出席的Siti Suginai則分享伊斯蘭文化對愛滋病的觀點。她說:「在像印尼這樣的傳統保守社會中,性自由和毒品使用的污名化程度很高,但伊斯蘭教義上卻要求穆斯林為弱勢的人服務。」她引用了可蘭經經文:「誰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就是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表示,這是一種很強烈的宗教動力。

ATCHAA幹事Ronald Lalthanmawia博士則以基督教觀點強調,必須停止將愛滋病毒/愛滋病視為道德問題或犯罪問題。他呼籲,教會要發展一種基於包容、關懷和支持的包容性神學。

在分享會上,與會者進行了紮實、區域性的交流,彼此相互學習有益的經驗。緬甸愛滋病跨信仰網絡(MINA)秘書長卡恩·唐(Khawn Taung)分享了MINA的經歷,並談到了不同信仰團體如何拋棄他們的分歧並在問題上進行合作。

尼泊爾全國愛滋病毒帶原者協會(NAP + N)主席Sujan Thapa則介紹了協會在應對愛滋病毒和愛滋病方面的工作。由於該組織的倡導計劃,尼泊爾的愛滋病帶原者和愛滋病感染者社團成功獲得了國家補助護理和治療的健康保險。

來自不丹愛滋病毒/愛滋病感染者網絡(BNP +)的旺達多吉(Wangda Dorji)是在場唯一一個致力於解決愛滋病問題的民間社會組織。旺達多吉分享了自己作為病毒感染者的過程,以及他公開承認該染病時所面臨的歧視。他也提及與不丹宗教領袖接觸的可能性,希望利用宗教領袖的知名度來影響社會並減少對愛滋病患的污名化和歧視。(資料來源:CCA)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