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讀經筆記】基督真光點亮世界

柯啟安(教會幹事)

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以弗所書6章5~7節)

當我們把台灣的教會放在政治處境,去思考教會與政治的關係時,教會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教會應該是什麼樣的群體?教會這群體有什麼事工可以做?在神學上這是一個教會論的問題,背後涉及的是教會的存有與行動的重要教義。

然而,在政治處境下思考上述教會論的問題,會不會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弱項?我們的教會可不可能在這問題下交白卷?會不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是一群政治冷感的基督徒?會不會我們避談政治,甚至認為教會不應該關心政治?

現今的長老教會雖然每年會舉行二二八祈禱會、參與白色恐怖受難者後代的牧靈工作,甚至也幫助正在面臨白色恐怖的香港人尋求信仰,但我認為教會關懷受政治迫害者的行動,是整體長老教會信徒要思考的問題。為何隨著白色恐怖的落幕,教會更相信與強調,教會應該要做的事就是傳布個人靈魂得救上天堂的福音?

誠然耶穌留給世界的大使命是傳揚福音,這是教會在世上應該做的事,不過問題是,福音是什麼?福音有沒有公共性和政治性的一面?抑或教會本身其實就具有政治角色與教會任務?甚至教會就是一個另類的政治實體?我們不應該抽離具體社會處境去追問以上這些問題,而台灣教會政治生態的變化,就正是最適當的時機去重新思想教會政治這課題,為何長老教會還有部分牧者當職支持過去壓迫台灣的政黨?

教會中轉型正義的討論,正是一個回答問題的契機。白色恐怖的討論總有一天曲終人散,但這些問題還要繼續問下去,隨著教會政治生態的不斷轉變,繼續要在不同的處境下提出不同的解答。我們必須重新正視及不斷思考教會和福音的公共性及政治性,並學習如何實踐教會本身的政治使命,我們唯有倚靠上帝的大能,一同努力,履行我們應盡的義務,

美國神學倫理學家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從神學角度提出民主批判性思考:在大多時候,當代教會假定了必然支持民主社會,因為這種是通過立法,承認良心自由而制定宗教自由的社會。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對以下的錯誤假設尤其敏銳:即民主社會在本質上更為公義,因這種社會比起其他形式的社會來說,可提供更大的自由。可是自由是抽象概念,很容易轉移我們的視線,叫基督徒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再忠心服事教會。其實,無論問題再多,基督徒希望怎樣運用自由,才是關鍵。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