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不痛不癢──南神春季班畢業致詞

劉玉雯

今天我站在這裡,不是因為過人的天賦或才能,而是因為我是所有畢業生裡最不勇敢的。我不像今天的畢業生們,都有短時間拿雙學位的勇氣;而且是空前與絕後的一屆畢業生。

我是沒什麼勇氣的人,甚至還是愛生氣的人。在華人文化裡,生氣通常不是帶有正面意義的事。但是,我們今天在黃彰輝牧師的「呣甘願」的精神前,而這句話,在我看來,充滿了濃濃的被壓迫者的憤怒。而也是我的愛生氣,讓我踏進了神學的冒險之旅。

身為一名女性,我看見許多女性痛苦的淚水,但多數時刻,我們卻無法從聖經裡或是在教會講道裡得到安慰;而聖經裡很多經文,很多時候呈現性別暴力與壓迫,但是沒有人跟我解釋為什麼,讓過去的我很困惑不安。

黃彰輝牧師在被殖民與歧視下,有他的呣甘願;而我在父權社會裡,有我的呣甘願,以及我對這個信仰的呣甘願。因為呣甘願,我決定自己去找答案。結果就是,今天站在這裡了。如果沒有南神在神學上的開放,我恐怕也不容易站在這裡,我的呣甘願怨念可能會更深。

我們知道,20世紀的神學,粗略說起來,許多都是從受傷害的呣甘願的感受中茁壯起來的,處境化、黑人、後殖民、解放、女性、殘障、酷兒神學等等。這些在苦難中,在每一個看似終結與絕境的時刻,正是嶄新創造與生命的開始,是思索神學的起點。

因此,憤怒並不是壞事,那表示我們是個有感覺的人。在憤怒的背後,更多的是對盼望、對愛的渴望,它催逼我們踏上認識超乎想像的上帝的冒險之旅。我們會遇到驚奇、驚嚇,路程肯定很辛苦,沒有便利的高鐵或舒服的飯店,甚至會迷路,但不必害怕受傷,因為這場冒險本身就是上帝的恩典。

就怕我們不憤怒了,沒有感覺了,讓神學變得不痛不癢、麻木無感,白白浪費了上帝給的恩典。

記得老師說過一句話,受呼召是從洗禮開始;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為著自己的信仰負責任,不能一直等人來餵奶。信仰不是牧師的事,是教會內每一個肢體的事。我是基督徒,我為我的信仰負責。這個畢業典禮,不在於拿到畢業證書(雖然這也很重要),也不是為了將來有一份工作,而在於我們自己跟上帝的關係,我們如何實踐「你信上帝」這個命題。真正的畢業典禮,我想,是我們都到上帝那裡與祂見面的時刻。

但願我們的信仰之路,我們的神學,都不要不痛不癢的。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