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鴻高雄報導】台灣服務業佔台灣總體GDP超過7成,高居總就業人口6成,600萬勞工及其家庭的生計,近來在馬政府與中國私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下將受嚴重衝擊。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律師表示,政府在未做事前產業衝擊評估、徵詢業者意見,即答應開放64項服務業,「黑箱作業」是最令民眾反感的主因,且政府早就開放中國勞工來台,卻一再說謊。
馬政府到底有沒有開放中國勞工來台?賴中強表示,「早就開放了,只要資金來,人就可以跟著來。」他以國內相關法令指出,現在1個在台的中資企業,只要投資20萬美金(約600萬台幣),就可派2人來台當董事,並可攜其家庭;投資近1億,可派7名董事、1名經理人及7名主管級技術人員,至少可帶15個家庭過來,無總額限制。不僅如此,政府未來還打算開放國內300多家有營運總部證明的跨國企業,申請9000個中國白領勞工來台,單以中國人的僑外投資比例超過美國,高階白領的勞動市場將來勢必受到衝擊。
賴中強表示,真正恐怖的還在後頭。台、中2010年簽訂的ECFA其實包括服務及貨品貿易協議,服貿談完後,接下來就是續談貨品貿易,因先前貨品的早收清單僅是試行小部分開放,未來10年內將朝90%以上貨品零關稅的目標努力。他指出,台權會等團體已公開呼籲政府落實衝擊影響評估,每個開放項目應接受國會審查,並邀請產業與勞工、相關團體代表並開放公民參與,召開聽證會,以釐清開放範圍、限制、時程、具體就業衝擊與配套因應措施。而在國會完成審議之前,海基會不得通知對岸協議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