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來襲 因地制宜調整聚會

地方教會群策群力防疫 線上禮拜實體聚會兩難 聖餐怎麼進行也有學問

【林宜瑩專題報導】耶穌出生地伯利恆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封城了!中國武漢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擴散,至3月11日止,全球已有111國、超過12萬人確診、死亡人數更急遽增加逼近4400人;從今年2月中新加坡基督生命堂、神召會恩典堂發生群聚感染,接續2月初韓國新興宗教新天地教會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隨後法國米盧斯(Mulhouse)一處教會也發生群聚感染,讓外界開始正視宗教聚會令疫情快速蔓延的嚴重性。

中國在習近平政權強力打壓宗教政策下,早在武漢爆發疫情前,多數教會即被嚴禁聚會;在疫情擴散、各地封城之際,少數有聚會的中國教會也停止私下聚會。香港2月初爆發社區感染後,也有教會即刻宣布停止實體聚會、改以網上直播崇拜;韓國天主教會因疫情嚴重,2月25日以前,16個教區中有14個停止彌撒,26日更宣布「全韓天主教會暫時停止彌撒,用善行替代」,創下韓國天主教會236年來首例。

在台灣,每年3月都會盛大舉行、橫跨中部縣市的大甲媽祖遶境活動,日前因輿論壓力宣布延期。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1月31日公告彌撒注意事項,要求神父送聖體前,先用酒精消毒手部、鼓勵教友戴口罩、平安禮以點頭代替、彼此保持1公尺距離。天主教新竹教區2月27日也公告,暫停公開舉行主日彌撒。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1月30日發布「關懷武漢肺炎」函文至各教會,呼籲牧長兄姊密切關注疫情蔓延情況,並籲請眾教會配合政府防疫措施;3月5日更發出「針對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教會各項聚會之因應方法」,就長老教會主日聚會、聖禮典之進行給予5點具體建議。

七星中會雙連教會3月1日經長執與牧師團討論後,由小會決議通過「因應武漢肺炎教會主日禮拜處理應變方案」,決定實體禮拜至3月8日止,3月15日起全程採網路禮拜,也取消週間敬拜團、各團契聚會及主日學,預計5月10日恢復禮拜。雙連此舉也讓許多教會開始思考,如何落實實體主日聚會與網路直播同時進行,總會傳播基金會更藉此尋思事工轉型契機。

因台灣發生有澳洲演出者回國後檢驗確診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月5日公布「最新之公眾集會因應指引」,就聚集人數在1000人以上聚眾集會建議依6指標進行風險評估。包括旅遊史及確診病例接觸史、空間通風換氣、彼此距離超過1公尺、固定位置或不固定位置、活動持續時間、落實手部衛生及配戴口罩;若政府宣布疫情進入社區傳播階段,則應依相關指示辦理。

事實上,自從韓國新天地教會爆發群聚感染後,台灣各教會,主日聚會人數都有減少趨勢,其中尤以位處都會商業大樓內、需以電梯運送、聚會場地沒有對外窗戶的教會衝擊最大,各長老教會在實體聚會如何落實防疫、網路直播如何規範上,都有許多因應措施。

除長老教會外,台灣基督教界也積極面對如何落實實體聚會的防疫措施與討論網路直播的效益;有大型主日聚會的教會,以分散、分組、多場次主日聚會因應,或改以網路直播,很多教會也堅持要實體聚會。為深入了解台灣各教會如何因應武漢肺炎疫情的各樣措施,本報特別製作此專題供眾教會了解與參考。

風險高全面改線上

七星中會雙連教會

【林婉婷專題報導】七星中會雙連教會於3月2日在臉書粉絲專頁公告,為因應武漢肺炎將採取防疫新措施,暫定自3月15日至5月3日,教會主日禮拜改由網路直播方式進行,邀請會友們在家收看、線上敬拜;另兒童主日學也會預備線上教材,請家長們屆時陪同孩子在家學習。後續教會也於3月3日釋出禮拜形式變更公告影片、5日釋出在家收看禮拜直播注意事項影片。

雙連教會教會牧師蔡政道受訪時表示,雙連教會不反對實體主日禮拜,但因為雙連教會聚會空間為大樓,無法開窗戶保持通風,且每場聚會人數不少,為了避免群聚感染、造成社會負擔,故改採直播禮拜。另一方面,教會傳播委員會同工致力發展影音轉播技術,最開始是為了因應教會空間限制,同步轉播給在靈修室和禮拜堂外走道聚會的會友觀看禮拜,後來搭上網路技術發展直播,讓不方便來到教會的弟兄姊妹能夠在線上共同禮拜,現在則善用此技術盡防疫之責。

在家觀看禮拜直播,不代表就沒有參與感,蔡政道表示:「雖然是在家裡禮拜,但仍然是全教會的弟兄姊妹同時間、同心禮拜。」影片中建議,可用電腦連接電視、用大螢幕觀看直播,預備好聖經、聖詩,序樂中安靜心,後依照司會指示進行禮拜,唱詩若方便則起立吟唱,啟應文則敬虔回應,並另外預備容器收奉獻;影片也提醒,勿因為在家禮拜,就於過程中聊天、滑手機,還是要認真聆聽、寫筆記。

針對奉獻方式,雙連教會於3月9日在臉書粉專貼文,提供4種方式:1、郵局劃撥匯款;2、銀行匯款、ATM轉帳;3、刷卡奉獻;4、週間上午9點至下午5點半直接至教會辦公室奉獻。

收看雙連教會網路直播方法有三種,可選擇任一方便者執行:臉書搜尋粉絲專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並按「追蹤」,即可在主日禮拜當天收到直播網址;至教會YouTube頻道「SuangLienTV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網頁搜尋「雙連教會」官網,點選頁面上方「影音專區」、進入「零距離直播」。

防疫做好持續禮拜

台北中會安坑教會

【邱國榮專題報導】「除非是嚴重到便利商店都關門了,否則安坑教會不會停止聚會。」台北中會安坑教會牧師王啟讚表示,教會面對疫情設下防線,其中停止聚會應該是最後一道防線。

「對我來說,禮拜是教會存在最重要的意義。」王啟讚表示,政府建議國人避免非必要群聚活動,可是對教會團體來講,禮拜並不屬於非必要群聚,在疫情還不到便利商店關門程度,教會只要做好配套措施,風險會比便利商店低許多,「面對疫情,教會要有邏輯!」

根據政府防疫措施,安坑教會要求會友進入教會禮拜前,必須量體溫、消毒手部,並且全程戴口罩、拱手不握手、座位間距至少1公尺。而年老者與正接受化療的會友,因本身抵抗力比起常人弱許多,教會也呼籲他們不用到教會禮拜,可在家利用網路直播系統觀看,與教會禮拜堂現場同步禮拜。

王啟讚以浸信會懷恩堂做例子。懷恩堂根據疫情的變化,設下了4個階段防疫措施,現在進入2階段,受洗的浸禮與營會均暫停,訓練會與詩班練習則自行決定,其他照常運作。第4階段才會因政府限制聚會,關閉禮拜堂、暫停聚會,一律改以收看禮拜直播。

王啟讚也建議教會禮拜採取分流方式進行,例如,增加禮拜堂數,或是依據身分證字號尾數的奇偶數分堂,這些措施都能錯開會友禮拜時間,減少會友在禮拜堂彼此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有會友過世,教會難道就會因為疫情而不去處理嗎?」王啟讚說,只要教會做好了防範措施,當然要協助遺族辦理親人告別事宜。此外,雖然停止了聚會的禮拜,但是會友依然通勤上班,學生也依然要去學校上課,「要是禮拜暫停,結果會友在百貨公司美食街裡相遇,不就很尷尬。」他說這些地方的感染風險,都比做好防疫措施的教會禮拜要高出許多。

面對疫情,王啟讚認同教會要保護羊群身心靈安全,如果教會做好防疫還造成感染,可以理直氣壯對外回應。可是若因為避免招惹麻煩,認為會導致日後的福音難傳,王啟讚反問:「有什麼時候,福音好傳了?」

最小干擾分享福音

台中中會草屯教會

【洪泰陽專題報導】台中中會草屯教會今年設教120週年,教堂整建完成全新的內裝,但因配合防疫措施,影響原定4月5日慶典活動必須調整。草屯教會長老李世昌表示,原定1200人參與的活動調降為800人,此外,草屯教會也進行禮拜程序調整,包含聖餐禮服事同工穿戴醫療用乳膠手套及殺菌透明防護口罩,取消奉獻時傳遞奉獻袋,避免密集接觸風險,也在教會大門外設置感應式酒精噴劑。

草屯教會牧師黃勝富表示,面對疫情,教會全體應該要充滿感恩與學習,疫情讓眾人重新思考信仰的意義,學習依靠耶穌的話語,帶出門徒的影響力,透過信仰的生命與行為,擔當眾人的軟弱,影響他人認識、信靠與榮耀耶穌。

草屯教會的臉書直播禮拜畫面與聲音非常清晰,原因在於教會專業分工。教會攝影組同工洪志遠執事表示,半年前,教會正式將直播事工編組,並由同工輪流參與服事。當初提供直播服務,主因是諸多旅外兄姊反映無法現場參與禮拜,非常可惜。再者是,許多同工曾遇到未信主的朋友問起教會禮拜?直播內容反而促成未信主的朋友來禮拜,是分享福音的工具與橋梁。

洪志遠建議有意願直播禮拜的教會,應事前確定教會直播目的,以對禮拜干擾最小的方式進行。他也提醒,可能有部分會友會於禮拜進行中觀看手機,造成分心或干擾他人,這樣反而會失去直播的美好用意。

原鄉長輩多難直播

Payuan中會Kazangiljan教會

SAMSUNG CSC

【林婉婷專題報導】3月8日上午9點,Payuan(排灣)中會Kazangiljan(佳義)教會的眾弟兄姊妹們陸續來到教會,戴起口罩、測量額溫、酒精消毒雙手後方進入禮拜堂。當天適逢婦女事工紀念主日,邀請Pucunug(文樂)教會牧師Tjuwu Vatjesan(竹嫵‧法之山)證道,她提醒教會要知曉會友的旅遊史與接觸史,而會友如身體不適,請在家休息,勿勉強出席禮拜。

防疫當道,Kazangiljan教會教育牧師Zengrur Valjakas(景如‧法拉卡斯)受訪時笑說,直到前晚婦女都還在討論上台獻詩、獻舞是否要戴著口罩;考量到有時間或健康因素而無法親赴實體禮拜的會眾,當日禮拜過程也在教會同名臉書粉絲專頁上直播。不過Kazangiljan教會主任牧師Paqerilas(王德成)受訪時坦言,原鄉教會要暫停實體禮拜、改為直播較為困難,畢竟年長會友多,不擅長使用科技產品。

Paqerilas說明,目前Kazangiljan教會主日禮拜與週間聚會照常,但請會眾們配戴口罩、測量額溫、酒精消毒、避免共食、拱手問安、保持通風等,洗手間也備有洗手乳和濕紙巾;總會函文與政府宣導內容,也透過小組傳遞給眾會友們知曉;除了內部,對部落的外展事工也照常,包含松年大學佳義分校和日間照顧中心等,尤其照服員們有接受過相關訓練,在防疫上更謹慎。但倘若未來真有確診,大場教會禮拜將會暫停,改為小組家庭禮拜模式。

對於若真有確診案例,是否擔心影響外界對教會觀感?Paqerilas談到,按照原住民族的天性,會以愛、同情和憐憫接納,哪怕生病了,仍舊是弟兄姊妹,要像家人般互相扶持、度過難關,而不是恐懼、拒絕與排斥;Valjakas也曾在祈禱會中分享相關議題,堅固弟兄弟妹們的愛與信心。

包裝聖餐加強防疫

台北中會淡水教會

【林宜瑩專題報導】「雖有疫情,淡水教會以嚴謹態度擬定因應對策,期望在實體聚會中讓人遇見上帝。」台北中會淡水教會牧師鄭浚豪坦言,從2月韓國新天地教會發生大規模群聚感染後,主日聚會人數平均少了100人。淡水教會地理位置較空曠,且經全面調查後,發現會友或親人在中國經商謀職者極少,因此教會決定維持實體聚會。

鄭浚豪表示,淡水教會徵詢胸腔科醫師意見,讓小會決策前有所依據,也配合政府要求,暫時減少醫院探訪,改以電話和視訊關心,並參照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通令,松年大學延期開學,暫停主日的愛餐,避免共餐引發交叉感染。

淡水教會依據總會教社委員會函文執行主日禮拜前要量測體溫、自備口罩和酒精消毒,並貼籤標記,製作聚會防疫須知,由青少年在主日禮拜前於前後門舉牌告示、提醒;聖餐禮時,服事長老一律戴上手套、口罩,教會也暫停傳統餅杯的傳發,而是發給每人一份餅杯二合一的一次性聖餐,防範飛沫或接觸傳染病毒。鄭浚豪強調,這是非常時期權宜之計。主日禮拜後清點奉獻,財務會計也準備手套供長執使用。

淡水教會已舉辦多場公共衛生講座,教育會友正確觀念,不被假消息誤導,同時也呼籲大家不要傳送假消息,期望在正確資訊中落實確實防範,讓教會成為社區盼望記號。教會外圍和內部空間定期消毒,防疫公告也已發布在社區Facebook粉絲團和教會公布欄,希望藉由公開透明的做法回應社會責任,讓社區改變對教會有神祕、封閉的既定印象。

鄭浚豪表示,在準備信息時,他不斷傳達對上帝的信心,誠如西方諺語說「天助自助者」,如果教會會友有實際防疫行動,上帝必在其中引導與眷顧。他說,尤其在流行傳染病的苦難正衝擊時,現在最需要的,是專心倚靠上帝重新得到力量與盼望。

透過科技打破圍牆

台南中會新豐教會

【張原境專題報導】南韓爆發教會群聚感染,教會禮拜做不做?台南中會新豐教會王燦昇牧師表示,目前教會提供口罩,並於入口處進行酒精消毒,但還是提醒會友盡量以拱手代替握手請安,並打開教會門窗讓場地通風。但因部分弟兄姊妹有所顧慮,特別是家中非基督信仰或有老弱婦孺者,於是在2月初開始嘗試於禮拜時提供直播。

王燦昇指出,直播禮拜內容逐漸成為全球趨勢,韓國、新加坡的教會行之有年,中國部分受迫害教會也改採直播聚會。他說,過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認為主日不可以停止,就算沒人,牧師還是一定要站在講台上,但現在網路世代透過手機即可隨時獲取資訊,面對武漢肺炎疫情,也逼著教會加速改變。

王燦昇表示,雖然會顧慮禮拜的某些環節或內容透過直接播送出去,可能使不理解基督信仰者產生困擾或誤會,但因著疫情也不得不進行嘗試。他表示,直播可以打破教會圍牆的限制,藉由科技超越有形限制,讓福音接觸到更多人。面對新型態的禮拜形式,會友大多表示支持,不只貼心,也讓人放下恐懼,聚會人數似乎還有回流現象,「甚至以後在直播影片下面留言簽到,也可以考慮算在聚會人數裡面。」

談到未來規劃,王燦昇表示。現在雖然僅使用手機於教會臉書粉絲專頁直播,未來將視疫情變化及技術精進,或許會開發其他直播管道,供會友有多樣管道聆聽、複習講道內容。

人口單純聚會不停

東部中會花蓮港教會

【林宜瑩專題報導】「我可以理解位處都市大樓裡的教會,為預防密閉空間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必須忍痛暫時停止聚會的決定,可是鄉下教會情況不同。」東部中會花蓮港教會牧師林維道表示,防疫措施必須因地制宜,以花蓮港教會為例,只要打開窗戶就非常通風,再加上牧師都認識會友,誰是陌生人一眼就能認出,因此只要做好基本防疫措施,實體聚會不是大問題。

林維道表示,因應疫情,主日聚會型態也稍作改變。以往奉獻時會傳遞奉獻袋,現在則是在前方放置奉獻箱,由會眾走上前投入;守聖餐時,也避免會友自行拿取,而是請服事長執戴手套一一奉上,盡量以不相互碰觸為原則,並暫停提供愛餐直到5月底。

林維道直言,實體聚會的重要在於聖徒交通,柴火要相聚火才會旺,問安時眼神相視、情感表達,以及一起唱詩、聽道理、敬拜,那種感受不是網路直播可以相提並論。

林維道說,疫情帶來很好的信仰反省,防止罪就像防範新冠病毒一樣,只要隔絕了,就不會染病又擴散傳染給別人,但「千萬不要所有防範措施都做了,卻忘記向主禱告、親近上帝才是堅固信心的正確態度。」他也積極打電話關心沒來主日的會友,並一起祈禱堅固其信心,以減緩人對這波疫情的恐懼。

最後,林維道認為,教會也應要去思考與設法,當會友碰到需要被隔離或萬一染症時,教會如何提供協助與關心。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