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社會住宅排擠受暴婦女入住,激起關心弱勢婦女居住正義的民間團體不滿,持相同立場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也指北市府社會住宅政策有歧視受暴婦女嫌疑。
聯盟曾於5月舉辦座談報告參訪日本公營住宅的經驗,指出日本政府補助民間住宅建設費用,使住宅能以低廉租金出租,不僅活化空屋,解決老舊住宅改建問題,也保障弱勢居住權益。
根據聯盟提供的數據,日本公營住宅提供收入在全國25%以下的國民入住,數量約佔住宅總量6.18%,1966年興建量最高12萬戶,2009年已減至1萬6000戶。日本民間支援公共住宅,服務較官方多元與彈性,弱勢者從穩定居住開始,進而就業、學習金錢管理,能夠自立生活,並透過社區營造建立互助網絡,發展社區經濟,提升低所得居民的居住生活品質。
根據內政部100年社會住宅需求調查,近9成弱勢家庭贊成政府規劃興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伊甸基金會在台南市大林國宅推出「伊甸大林雙福園區」,是國內首次由民間團體興辦、經營的社會住宅。
伊甸執行長黃琢嵩表示,台灣的社會住宅與社會福利分屬不同主管機關,雖然服務對象均是弱勢族群,但跨部門整合規劃及服務配套付之闕如。大林雙福園區引進伊甸專業,除了讓入住者享有友善的居家空間,也支持無障礙的交通運輸、就醫、就業、休閒等,伊甸自我期許落實社會住宅支持弱勢的精神。
國內社會住宅為政府公辦公營,以青壯年家庭為主要申請對象,伊甸表示,資源遭排擠後,身障者及失能長者等得繼續面對高房價、高租金及環境障礙,呼籲政府應積極改善供不應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