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台北報導】台灣社8月24日於台灣國際會館舉行「獨立論壇」系列演講第4回演講,邀請政治評論家、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談「巴勒斯坦的建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決議授予巴勒斯坦(簡稱巴國)為「非會員觀察員國」地位。江春男表示,巴國在入聯以前,已是許多國家承認具政治實體的國家,惟以色列及親美國的國家例外,如今巴國入聯,過去一向反對的美、以都得承認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為巴國屬地,「雖然國際與以色列均承認巴勒斯坦是國家,但以色列並未改變現實,」繼續佔領巴國土地,國際卻無能制裁。他指出,究其因在於以國影響世界深遠,現實的國際則放任其繼續佔領巴國領土。
不過,巴國能受到國際承認為國家,甚至迫使美、以不得不承認,江春男指出關鍵在於巴國人善於外交,且風度優雅,跟以國在外交上始終咄咄逼人相較,贏取不少支持。從巴國處境反觀台灣,已是總統民選的民主台灣,縱然中華民國憲法不被台獨團體接受,但在台灣沒被他國佔領的實況下,要在國際上講獨立,根本沒人能懂,因而台灣要獨立的聲音不被國際理會,「只有北京那邊需要台灣講台獨,」他說,中國政府認為台灣是中國的,可藉反台獨的理由,尋求各種方法控制台灣。
從以國掌握國際資源所展現的價值優勢,及巴國外交身段的優雅,江春男指出,台灣要能被國際承認為國家,除了政府與國民外交要積極,更需要提升外交素質,而且台灣能提供國際社會的價值和資源有哪些,同樣不能忽略。
台灣社社長張炎憲教授說,台灣該如何走向獨立,在本土派社團中有多元聲音,不斷有新論述出現,可見無須對台灣未來感到悲觀,反而要對台灣前途充滿希望。(攝影/邱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