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受迫者發聲的信仰──青少年聚會回顧二二八平反運動

◎李新元

為記念二二八事件73週年,筆者以「從沉默到平反──二二八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題,向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青少年團契分享長老教會在二二八事件當中的轉變。

二二八事件時,許多台灣本地菁英,包含博士林茂生、牧師蕭朝金等受過高等教育的基督徒,都挺身而出、維持社會秩序、參與公眾事務,並與當時的政府溝通協談,卻都在清鄉時遇難。然而,由於中國國民黨在大陸時期與基督教關係密切,加上蔣介石與蔣宋美齡都是「基督徒」,使得當時的長老教會以為有新與美好的開始。在1945年12月《台灣教會公報》復刊,頭版「歡慶聖誕」的其中一項理由是感謝上帝打倒不正、讓日本失敗、讓教會又得到自由來傳福音,報中歷史版介紹孫文生平。這種對於國民黨有類基督教色彩的想像,使得當時的《台灣教會公報》在二二八事件的當下隻字未提。

長老教會內部民主與自由意識的種子,在國民黨對基督教群體內進行政治的盤算與打壓中,開始萌芽;隨著三個宣言和美麗島事件,保護多位黨外人士,而逐漸茁壯。

直到1987年,牧師林宗正等信徒投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的行動,聲援受害者並提出恢復受害者名譽等等訴求,《台灣教會公報》亦因報導此事而被沒收。往後,長老教會有系統地動員,舉辦紀念祈禱會、紀念音樂會,在各地遊行、演講,來傳達和平的信念,成為一個身體力行為台灣受迫者發聲,並協助關懷與爭取應有權利的教會,進而促成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訂立,也是為何我們今天能夠有二二八連假的原因之一。

台南是當時整個長老教會投入民主化運動過程中重要的城市,幾次重大的遊行與抗爭,包含首次二二八和平日的遊行,都是在台南舉行。而《台灣教會公報》也是首個在文字媒體上公開討論二二八的媒體,展現民主化過程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二二八平反運動中的貢獻與努力。

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青年牧師劉立仁提到,雖然二二八平反運動已經走了33年,但還是有人無法理解二二八對於台灣人的傷痛與反省,期許現在的基督徒青少年,能夠藉由二二八連假的時間,好好重視這片土地傷痛的歷史,並盡力秉著耶穌基督的愛,讓台灣、甚至是這個世界,能夠真正有和平與平安。 (作者為台灣青年綠人協會理事)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