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出版、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贊助之兒童性騷擾防治繪本《未未:身體的界限》於2019年12月25日出版,今年陸續辦理分享會,並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3樓舉辦原畫展,4月4日上午舉辦贈書與導覽活動,下午為兒童安全議題講座,邀請繪者馬郁芳、高雄市政府性騷擾防治會委員杜海容律師及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林富莉主講;雖然「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但許多親子戴著口罩也願前來聆聽。

延伸閱讀:認識身體界限 繪本推兒童性騷擾防治

繪者馬郁芳分享,繪本製作前後耗費1年,雖然是繪本,但不是常見的「美好」故事,而是帶有探討議題性質,所以要以藝術性提升兒童閱讀興致,例如選用動物與森林為人物和場景,讓孩子有更多想像空間;盼望家長也能帶著孩子共讀,引導他們在過程中思想與討論。

林富莉補充,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本身亦致力突破性別刻板印象,因此繪本中,主角「未未」的媽媽衣著顏色從原本的粉色改成紫色,媽媽煮飯與爸爸下班的畫面也修改;另外書中沒有強調未未的性別,希望讀者們能理解兒童性騷擾不只發生在某性別群體。「未未」這個名字來自十二地支,選「界限」而非「界線」是想在具體騷擾行為外,還有心理與言語層面的思考與探討。

(攝影/林婉婷)

「侵犯行為可能發生在哪?」杜海容依序說明:從場合來看,包含學校、家內、親友家、補習班、安親班,甚至公共廁所、戶外;加害人類型方面,許多時候是熟人,包含家長、親戚、鄰居、同學、老師、校車司機、工友等;時間則不只晚上、白天也有案例。這樣看來,任何時空與對象都可能涉及其中,但實在不可能把每個人都隔離起來,因此更要加強孩子與家長的自我保護觀念。

有些迷思認為高風險家庭與家長的孩子才會被害呢,但杜海容提醒,很多時候被害人都是來自一般家庭;在防治上,也有研究論是否被害人有某種特質導致較容易被視為侵害目標,但研究並不是絕對,可作為參考。

杜海容也舉例說明不同類型的案件:第一種是弱勢家庭孩子受害,向家人反應卻未受正視,使得孩子心灰意冷、覺得自己怎麼說明都不會被相信;第二種是被害孩子較年幼,加害人以金錢、物品與關係去控制被害人;第三種發生在校園,被霸凌的孩子只有少數幾位要好的朋友,為了不要失去友誼而選擇隱忍。

(攝影/林婉婷)

杜海容建議,家長們可透過繪本與孩子們溝通身體界限,學會拒絕他人的冒犯,也忠於自己認為「不舒服」與「不喜歡」的感受;有些家長會跟孩子說「他/她摸你只是喜歡你/妳」「他/她摸你只是覺得你/妳可愛」等,但這話與可能導致孩子自我懷疑,也會感覺不被信任,因而不敢再反應自己的委屈。

杜海容指出,若案件發生,家長除了自身心態要調適,更要讓孩子們知道「不是你/妳的錯」。很多時候家長自責之外,孩子會誤解是自己犯錯才招致這個結果,但這並非正確想法。總結來說,兒童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上,「親子關係」的建立很重要。

林富莉進一步點出,當孩子們在表達感受時,大人們要突破自己既有的框架去傾聽孩子心聲;很多時候孩子是缺乏足夠支持系統去傳達他們遭遇的傷害。雖然繪本出版不代表傷害事件就此不再發生,但盼望這能成為契機,幫助更多人學習。

《未未:身體的界限》為公益繪本,除捐贈予相關單位,個人可洽詢與前往協會免費索取,每人限一本;原畫展即日起展至4月26日,未來也會有更多推廣活動,更多即時資訊可上「未未身體的界限」臉書粉絲專頁查詢,或致電07-5500522。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