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傾聽防疫前線的醫護心聲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節節升高,最辛苦的莫過於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面對什麼樣的工作實況?承受什麼樣的壓力?來聽聽前線守護天使的聲音,也請社會給予他們更多正面的支持及鼓勵。

相片提供/倩米璐、馬偕醫院、彰基、新樓醫院


台北馬偕醫院
◎ 林宜瑩

遇見天使,人間最美身影

——院牧部牧師周元元分享

馬偕醫護人員與院牧同工為疫情的控制齊心禱告。

「身為醫護人員最擔心的,就是在接觸病人或採集檢體時會有感染的風險。」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牧師周元元說,縱使醫護人員在實務操作上有標準作業流程(SOP),仍會擔心其他可能的風險,在尚未確認來診病人是否染上武漢肺炎前,誰都不能確保自己不會被感染,只能做好各項防護措施。馬偕自3月20日開始加強進出管制措施,而大門進出管制需要大量人力支援,目前是由行政單位排班配搭,主要是刷健保卡查看個人旅遊史與接觸史、紅外線監測體溫及手部噴灑酒精消毒,只要發現發燒者,就會請其到發燒篩檢站就醫,由於這是醫院防疫的第一線,參與者都有一定的壓力。

線上關心代禱見溫情

到馬偕院牧部服務初逾半年的周元元說,院牧部除關懷病人及其家屬外,也會關心院內行政、醫護同仁,過去都可直接前往負責的單位,面對面認識、交談、建立關係,但疫情期間要配合防疫措施、減少互動,避免提高交叉感染的風險。

以往每天早晨各單位都有「單位禮拜」,自3月中起暫時取消實體聚集,改以LINE群組線上關懷方式,週一至週五每天發送一篇影音的禱文,由醫院主管及牧師預先錄製,透過問候、分享經文和禱告,提供靈糧堅固同仁的信心,個人也可在群組裡留言代禱事項,留言只有群組管理員能看到,以達保密隱私的效果。此外,院牧部也設立服務專線,由關懷師輪值接聽,讓醫護同仁有抒壓的管道。

「馬偕人就算還沒受洗,在禱告中也習慣以『阿們』來回應,覺得有這樣的信仰保護也很好。」周元元說,雖然自己來馬偕服務還沒很久,但每每看到馬偕人互相幫忙的樣子,內心都很感動。除了院內的防疫作業,馬偕也支援政府在機場為旅客檢疫的業務,往往要忙到凌晨兩點才下班,因為太晚了,有些馬偕人會相約一起搭計程車回台北,彼此相互照應。

醫療前線也是福音第一線

「3月24日那天,快下班時,我看到一位全副武裝的護理師,以輕快的腳步前往第一線的崗位,後來我在臉書上看到她的留言:『今天輪到我出征,感謝主的保守,平安下診,感謝主呼召我,人生有幸,二次參與在國家醫療緊急時刻。』」周元元眼睛閃著亮光說:「看著她充滿精神,往風險最高的第一線走去的背影,我心中充滿感動、也很佩服,那個畫面一直深印在我的腦海裡,久久不去。」

「醫院是生命教育的最佳場域,在這裡會發現人的生命真的好有限。有一次我前往病房為一位預產期快到的同仁禱告,接著走到病房另一頭為正在化療的病人祈禱,回頭要走出病房區時,又遇到認識的家屬拉著我去為臨終的病人禱告,同一天下午,我在同一條路上經歷了生與死……」周元元說:「這種感覺比在教會牧會時同一天上午主持婚禮、下午主持喪禮還難熬。 」

「在病人身上我學到很多。」周元元說,醫療前線也是福音第一線,她來馬偕不久,已經歷在病床邊為人施洗,主持過追思告別禮拜,「願上帝使用馬偕醫院,讓更多人認識祂。」

馬偕醫家,為你撐到最後

——院牧部關懷師蕭嘉瑩分享

在馬偕服務邁入28年的蕭嘉瑩,畢業於台灣神學院教會音樂系,早年用音樂服事,在因緣際會下成為馬偕第一位非教育系畢業的關懷師,走上醫療傳道的服事道路。經歷過2003年的SARS、如今又遇上武漢肺炎的她說:「因為SARS的經驗,馬偕此次在應對上更快速、更有歷練,馬偕人在面對疫情的預備與心情上也更顯穩定。」

堅持到底的精神使命

蕭嘉瑩分享,2003年SARS是她第一次遇到無預期的流行疫情,馬偕過去也曾遇到重大事故湧進大量傷患的經驗,因此早就明確建立指揮系統。SARS期間,時任院長的黃俊雄立即協調胸腔內科郭許達醫師、一般內科及感染科李聰明醫師,形成馬偕「鐵三角」,主掌感染管理控制,快速進行動線分流、防護系統、負壓病房建置等作業,也立即採買防護衣、N95口罩等防護設備,教導護理站如何使用與操作標準作業流程。由於馬偕是醫學中心,需定期接受衛福部醫學中心評鑑,跨科、跨部門的合作本就常態進行,加上不定期舉行「333」(大量傷患湧入)、「999」(緊急醫療救護)演習,所以醫護人員隨時保持高度警戒與準備。

蕭嘉瑩說,每一位投入的醫護人員遇到疫情,說內心不擔憂害怕,那是騙人的,可是大家還是鼓起勇氣、堅守崗位。當年SARS時,馬偕曾有醫護被感染,大家十分不捨,但是沒有人因此退縮,在擔憂中仍繼續往前行,「感謝主,就因為大家以專業、分工、齊心投入,終於撐過SARS疫情。」最令她感動的是SARS期間馬偕人所展現出來的精神:「我們是基督教醫院,就算其他醫院都封院、不收病人了,馬偕也會撐到最後。」如今面對武漢肺炎,馬偕人也秉持同樣精神。
因應此波疫情,馬偕院牧部特別設計不同模式的關懷系統。針對院內同仁而設立的「馬偕醫家人」群組,內容有祝福禱文,同仁也可留言需要祝福與代禱的事項,自3月23日上線後一週就有660人加入,頗獲員工好評。此外,針對疫情期間的住院病人,也設有「抗疫心靈小棧」,提供專線適時給予病人安慰、鼓勵與祝福。

社會的支持與關懷讓前線防疫人員備感溫暖

70份煲湯的愛與關懷

蕭嘉瑩目前負責急診、癌症醫療整合中心及義工、員工關懷,為避免義工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馬偕早在1月30日就全面停止義工服務,目前關懷師也與其他行政單位一起投入輪班,配合大門口的出入管制作業,同時也加強院內員工、病人的關懷。考量疫情的關係,無法面對面進行關心,只能藉由打電話的方式傳遞溫暖。蕭嘉瑩分享印象深刻的經驗,「在一次關懷馬偕人的電話中,由於真誠的傾聽與安慰,讓對方願意相信我,放心地將這陣子感受的壓力與情緒都講出來,讓我感受到身為關懷師職分的使命與重要。」
蕭嘉瑩坦言,身為關懷師,她的工作和使命就是要去關懷別人,可是關懷師本身其實也需要被牧養,包括每日晨更的讀經禱告、定期教育訓練時的自我覺察、個別督導,以及久久一次的靜默、靈修營會都是很需要的靈性養分來源,有時,甚至喝杯下午茶的放鬆時刻,都能讓關懷師調整心情、重新得力。現在的她是七星中會圓山教會的牧師娘,先生盧瑩僡牧師就是她重要的屬靈同伴,每主日的信息,都成為她隨時的幫助。

疫情期間,新聞曾報導醫護人員叫便當遭歧視、拒絕的新聞事件,「但那畢竟只是個案,台灣的社會還是很溫暖的。」蕭嘉瑩說,近日就有香港煲湯店老闆娘送了70幾份美味煲湯給急診團隊,讓白天班的醫護、批價、檢驗科、保全和清潔人員各職系同仁都受惠,感受到社會的支持與溫暖。

彰化基督教醫院 
◎洪泰陽

恐懼未知,帶來汙名化

——精神科病房主任張庭綱醫師提醒

因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各項防疫措施陸續出籠,許多民眾生活作息受到影響。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科病房主任張庭綱醫師表示,大約有三成複診患者出現煩躁、焦慮與失眠等症狀,他建議病患與一般民眾觀察自己的情緒是否隨著疫情而起伏變化,察覺自己是否有過度憂慮與恐慌的想法,藉由觀察身體的反應與行為的變化,來協助自己身心放鬆與安頓,並適度減少疫情資訊的刺激,接受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客觀、中立訊息,將注意力轉移到日常生活中。

過度焦慮導致睡眠障礙

醫護人員引導解說加上民眾配合,齊心努力做好防疫工作。

張庭綱分享日前一位30多歲從事美髮業的林小姐,因工作場域需要接觸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林小姐雖有戴口罩,但客人沒有戴口罩,也無法得知對方的旅遊史與接觸史。由於疫情新聞不斷,無法不去看網路消息或新聞,於是她陸續出現焦慮、睡眠障礙的症狀。林小姐說:「心中老是擔心這、擔心那的。」擔心進醫院若被測出高溫發燒要遭隔離,擔心被傳染會死掉,雖然知道機率不大,但還是擔心會接觸到感染者。

張庭綱表示,單純因焦慮或恐慌武漢肺炎而就醫者並不多,因為來醫院可能會增加感染機會。而觀察複診患者,有三成左右受到疫情影響而出現煩躁、焦慮或失眠情形惡化等案例。張庭綱強調,針對過去已有焦慮症與睡眠障礙的病患,他建議若有相關症狀需盡速就醫,以避免症狀惡化或復發。患者在身心科門診就醫時,醫師會協助釐清症狀與疾病診斷,並評估是否需要給予或調整用藥,藥物則包括抗憂鬱劑與短期鎮靜安眠藥。另外也會針對疫情給予病患的影響進行評估,了解病患在這樣的情境氛圍下,可能產生的焦慮、害怕情緒,以及情緒帶來的恐慌性思考,並因此產生的不適當行為反應,如生理影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等,以及害怕接觸人群、甚至畏懼上班等狀況。

拒載是出於恐懼的攻擊行為

此外,張庭綱針對因武漢肺炎「台商從中返台深夜拖行李苦行40公里」這件事表示,他認為「拒載可能是一種被動攻擊行為」,拒絕執行必要工作,例如計程車司機拒載客人,在心理學的攻擊類型裡,稱之為被動式攻擊行為(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s),通常這類行為有某種攻擊的意圖,但表現的攻擊方式是被動或間接的。1939年耶魯大學的一群心理學家提出,人在受到威脅時,可能會表現出攻擊性,因為攻擊是一種自然、幾乎是自動化的反應。而表現出攻擊行為者,總是心中受到挫折、阻礙、騷擾或威脅的那些人。

張庭綱說:「恐懼與未知帶來汙名化!」台商遇到的計程車司機、甚至自己的親朋好友,都因感覺到疫情的威脅而不敢協助,台商也因此成了被動攻擊下的受害者。過去經驗顯示,罹患傳染疾病病患、家屬、照顧者,甚至醫療人員,都可能因為疾病的汙名化,導致憂鬱、焦慮等適應上的困難。

台南新樓醫院

◎黃玉琴

繃緊神經,守護第一線

——急診室主任王志源醫師、護理長杜姝蒓分享

隨著武漢肺炎的疫情越來越嚴竣,醫護人員除了努力醫治每日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加強防護措施保護未感染的看診民眾,在心理方面也承受極大的壓力,甚至連家庭生活也受到影響。特別是急診單位,無法掌握收治病人的明確就診紀錄,僅能從病人的主述和症狀來加以判斷,為了不放過任何可能的感染源,在料敵從嚴的原則下,也增加醫護人員更多工作負擔。

趁早部署守住最前線

急診前設篩檢站,工作人員透過健保卡查詢旅遊史。

台南新樓醫院急診室主任王志源醫生歷經這幾個月的防疫工作後,對於台灣的醫療能力仍深具信心。他表示,新樓醫院自除夕便開始實施門禁,改由急診室出入,可說是台南地區最早採取防護措施的醫療院所,在急診大門前設置發燒篩檢站,由醫院工作人員協助查詢到院民眾的資料,提高防疫層級,盡最大努力做好守門員的工作。

也因著這些防疫措施,增加了醫護人員不少工作,然而最大的負擔還是心理壓力,在急診室接觸第一線病人的護理長杜姝蒓表示,病人從院外進來時不會帶任何診斷證明書,醫護人員對他們的了解也是一片空白,隨著衛福部疾管局的公告,發現武漢肺炎已在很多國家開始蔓延,深怕一不小心就會造成防疫的漏洞,所以必須熟記衛福部和疾管局的各項規範,並且每天隨時注意、更新,造成的壓力自不在話下。

此外,杜姝蒓也表示,為了不放過任何可能的病人,對不明傳染病均視為武漢肺炎處理,因此防護措施變多,也拉長了急診室看診過程。有些病人不了解為何急診室不像以往能即時處理病人情況,且馬上獲得醫生的診治,這時護理人員就需要不斷對病人和家屬說明,不但要花費更多心力,若不能得到病人和家屬的諒解,又會造成不必要的爭執。所幸隨著國人越來越了解疫情,不理性的負面反應也越來越少出現。
面對這個全新的傳染病,談到身心各方面該如何防護和應對時,王志源表示,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且不要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防病毒經由黏膜進入體內。此外,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進入公共密閉的空間需要戴口罩。至於境外移入的問題,他認為全面禁止出國兩週,可以預防更多人被感染,對防疫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是一場長期抗戰

杜姝蒓認為,加強自身防護是最重要的,上述各項措施都需內化成日常行為的自然反應,趁此機會把它變成習慣,不只防疫期間遵守,平常就該有無菌概念並做好防護行為,才不會影響到家人及他人,這樣不管遇到什麼疫情都能有效控制。另外,她也提醒不要參加不必要的聚會,以防群聚感染。

至於這波疫情何時能趨緩,王志源認為天氣轉熱可能是關鍵,雖有專家認為5月就可能減緩,但他認為需要經過至少半年,到7、8月情勢才有可能轉變,但一切都還是未知,民眾仍需做好充足的準備來應對。

綜觀防疫期間醫護人員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受到的影響,公關部組長王志福表示,醫院給予足夠的物資和支持,民眾對於醫護人員也都給予很大的肯定,並且體恤他們的辛勞,感念他們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和其他行政及醫技人員仍站在第一線,為有需要的人提供醫療服務。這會是一場長期的抗戰,相信唯有在醫療院所和群眾齊心努力之下,才能將疫情的損害降到最低。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