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原民小農 汐止教會前空地協助販售自然農法作物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新北報導】由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林益仁主持的「小米方舟」團隊,原欲接洽前往七星中會汐止教會推廣自然農法及產銷理念,在汐止教會牧師黃哲彥支持下,主動提議協助銷售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生產的農產品,鼓勵團隊週間前往教會前廣場擺攤賣菜。5月1日這天,運抵汐止教會的農產幾乎被團購掃光,2日又多了石磊部落手工泡菜,還有海拔800公尺嵨瀨部落飼養的櫻桃鴨,以馬告(山胡椒)煙燻製成,獲得熱烈迴響。

「小米方舟」取自聖經中挪亞的故事,預示再生力量及立約精神,不只是種子保存計畫,平常更會前往各地教會推廣理念。與汐止教會合作的事工計畫開始於4月底,預計為期2個月,部落小農將在每個禮拜六上午8點30分將當天採收的新鮮農產運抵教會。

親自到現場幫忙吆喝賣菜的黃哲彥表示,因為販售的農產品都是「自然農法」生產,民眾食得安全,售價能夠被市場接受,銷售狀況不差。此外,黃哲彥認為,站在教會立場顯得尤其有意義的是,這是另外一種宣教模式,是關於土地、關於食安、也關於經濟公義,教會正在告訴社區基督教信仰的價值。

汐止教會距離附近市場步行只要兩分鐘,教會門前人流來來去去,估計每日可以達到2萬人次,附近攤販也都曾探問教會,希望能夠承租門前空地做賣菜生意。不過,黃哲彥認為教會關懷自然生態的立場不能失據,首先是農作的耕耘方式,必須要能夠照顧到土地,也要能夠照顧到耕作的小農,所以不接受批貨來賣的菜販,目的是要告訴社區,食品安全與經濟公義是教會重視的課題。

本次販售的農產品都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會友耕作。黃哲彥指出,若能夠幫助部落小農得到合理價格出貨的管道,等於幫助這些家庭的經濟,也等於是幫助所屬原住民教會的經濟狀況更加穩定。而當大家都看到這個正向回饋的時候,相信會有更多原住民農人願意改變耕作方法,持續良性循環,可造就更多充滿自然生機的農田土地。

黃哲彥說,他曾親自前往採用自然農法的養雞場參觀,因為飼養方式天然,完全聞不到雞屎臭味,讓他印象深刻。汐止教會正在執行的這個事工計畫還在磨合階段,不過從目前的經驗來看應該可行,倘若各平地中會都能夠有幾間教會參與類似計畫,便可一方面宣教、向社會傳遞教會價值,另一方面也幫助原住民教會,很值得推廣。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