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趣不合的高教危機

Image by Nikolay Georgiev from Pixabay
◎黃宗玄

教育部最新統計,大專校院學生108學年度有16萬6562人休退學,占學生總數124萬的13.38%,比率創歷史新高,每10人就有1.3人休退學離開學校,主因是「工作需求、志趣不合、學業及經濟困難」等。
其中,志趣不合的部分,特別引起教育部的注意。希望學校擴大修課彈性,協助志趣不合學生可更易雙主修及跨領域學習。此舉立意良善,不過細究志趣不合的根本癥結,或許不是來自高教體系本身,而是從國、高中開始,學生們就失去「思考人生」的機會!

事實上,學生們會對於高教生活感到落差極大,因而衍生出志趣不合的想法,甚至學無所用的認知。可以從三個面向來分析:一、不了解自己的興趣;二、缺乏足夠的資訊與時間;三、嘗試體驗的契機不足。

首先,不了解自己的興趣,是最根源的問題。台灣的教育體制,強調反覆背誦,而不是反覆思索,造成即使在學科成績表現傑出者,也非常難以決定未來的方向,只能期待更上層樓後,依循社會價值,而非培養自己的所愛、持續深耕。顯而易見地,在中學的學習與高教的接軌上,差距頗大。

再者,學生缺乏足夠的資訊與時間,光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課程都已經來不及了,哪有閒功夫進行生涯規劃呢?這使得其面對未來時,總是茫然一片,而師長們亦然。可見,提早幫助學生們探索自己的相關課程已勢在必行!

最後,嘗試體驗的契機不足的部分。正如教育部目前所欲進行的,擴大修課彈性,協助志趣不合學生可更易雙主修及跨領域學習。然而,這部分若能超前部署,拉到中學時期,就能進行,想必會更加切中時弊,提早進行學習接軌!並且,可以透過企業參訪、實務探討的教學方式,及早確定自己的方向。

或許,學生們缺少的,正是「探索自我」的過程。這段過程,更是國人所缺乏的。在高教危機中,志趣不合,讓人們有更多思考,該如何「更了解自己」,邁向未來! (作者新樓醫院物理治療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