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與有益的愛──瘟疫中的省思

Image by Sasin Tipchai from Pixabay
◎賴允亮 

嚴重特殊性傳染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不斷延燒,許多城市與國家面臨醫療系統負荷超載、設備不足的困境。但從不斷快速更新的新聞報導也看到,在歐洲的重災區義大利,有一位神父朱塞佩‧貝拉爾代利(Giuseppe Berardelli)在染疫之後,主動拒絕安裝民眾為他購買的呼吸器,要求把呼吸器給年輕的病人使用。

在紐約,也有許多已退休的醫護人員自願重返醫療崗位,其中一位85歲的麻醉科醫師蔣皮耶洛‧奇隆(Giampiero Giron)還簽下一份文件,申明若染疫後病重,拒絕插管治療,把呼吸器留給年輕人。
在令人敬佩的犧牲之愛與醫者仁心的另一面,換個角度思考,是「有效(effect)」與「有益(benefit)」的選擇。

隨著現代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維持生命的設備愈發精進,但隨著安寧緩和醫療與尊嚴善終的觀念逐漸普及,對於給予病人的醫療,也從「用盡一切武器」轉變為「提升舒適品質、尊重自主」為主的思維。其中「有效」與「有益」,則是最常被提出角力討論的。

「有效」指的可能是抽血數據進步、肝毒素下降、血壓升高、血氧變多等可以量化的效果,「有益」則代表病人是否能從醫療中得到益處,生活品質更佳、活動更舒適、自我形象更好等等。

原本這是在醫療資源進步時的倫理思辨,沒想到在此次肺炎疫情造成的醫療系統崩潰,也看到了這樣的選擇。義大利神父接上呼吸器,可能會「有效」,但這樣的做法是否讓他覺得身心安適、得著益處了?因著他的宗教悲憫之心,讓他拒絕了自身的「有效」,而是願意益於眾人、最後歸榮耀給主。

在武漢肺炎的疫情之下,帶給我們許多不同的思考。也願我們不論是在醫療、宣教、傳福音等工作中,所看的不僅是數字化的「有效」,而是得著益處、榮神益人的福分。(作者為馬偕醫院醫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