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惟談母語問政 盼尊重多元族群語言

(相片提供/台灣基進)

【邱國榮綜合報導】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台語sa攏有」講座,5月邀請台灣基進黨立法委員陳柏惟分享「Tùi母語問政講起」,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疫情)關係,採用網路直播方式舉行,並將講座內容分做上、中、下3集播出,5月11日首播上集。陳柏惟在節目中接受主持人訪問,說明他在國會用台語質詢背後的原因,並分享他在國會講台語的心得,他也表示台語問政史有前例,自己並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講座首播隔天,陳柏惟在立法院推動的「母語問政」公決案,也被排入立法院院會討論事項,在現場立委無異議下,逕付二讀並交付黨團協商,由民進黨團召集協商。

陳柏惟在國會及委員會質詢台上,多數時候是使用台語質詢,在網路上引起許多正反意見的爭論。他在講座上也坦承,其實他使用台語問政的風格,並不是要追求大家都要會聽、講台語,而是追求大家都能講母語,而台灣事實上就是多元族群的社會,這個社會必須尊重多元族群不同的語言。台灣正在追求達成共和的過程,所以在國會裡講母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應獨尊任何一種語言,可惜目前台灣是以華語為尊。

事實上,在國會以台語質詢行政院長的立委,陳柏惟並不是第一個。他舉例說明,來自高雄同鄉的戴振耀在擔任民意代表時,堅持用台語質詢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同期的立委盧修一、謝長廷也曾經協助翻譯。台灣過去經歷專制獨裁期間,被禁止說自己的母語,他形容那種情況猶如「台灣人被割舌頭,不能講自己的語言」。

陳柏惟是立法院8個常設委員會的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3位立委中的一員。他指出,外交與國防的政府要員都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形態,他們的母語多是華語,但其中有不少軍人與官員仍聽得懂甚至也會講台語。若遇到有人真的聽不懂台語時,他也會切換成華語質詢。陳柏惟表示,許多國家都使用2種以上語言,切換語言溝通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不該禁止國會使用母語發言。對此,他認為台灣民主發展還在幼苗的成長階段,國會裡不免仍有許多受威權思考遺緒影響的政府要員,但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應該要學習彼此包容,「因此在國會大家講母語應該是共同目標。」

立法院在5月12日將陳柏惟推動的「母語問政」公決案排入立法院院會討論事項第6案,現場立委無異議,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裁示,該案逕付二讀、交付黨團協商,並由民進黨黨團召集協商。

台灣在2018年終於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其中重要的內容包含:「對於面臨傳承危機之國家語言,政府應優先推動其傳承、復振及發展等特別保障措施」「強化公共服務資源及營造友善使用環境」「國民參與政府機關(構)行政、立法及司法程序時,得使用其選擇之國家語言」等項。

陳柏惟指出,《國家語言發展法》是要營造友善的國家語言使用環境,但光以母語問政這點看來,尚不能稱及格,其中缺少的環節是「通譯」。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規範:「政府機關(構)應必要時提供各國家語言間之通譯服務,並積極培育各國家語言通譯人才。」陳柏惟認為既然有法為據,就應該真正去推動、實現它。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