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台北報導】在5月20日第15任總統就職演說中,總統蔡英文以「下一個四年,在產業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民主深化四大面向超前部署,讓台灣脫胎換骨,迎向未來」為題,期待台灣2300萬國人一起為「做為共同體的台灣」「空前挑戰與絕佳機會」「國家工程建設」「國家體制強化及民主深化」,凝聚智慧與勇氣,一起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
「蔡英文連任總統、民進黨立院席次過半,這是中共最不樂見的狀況。」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說,這半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讓中國跟世界各國關係都搞不好,相對於台灣對國際伸出防疫援手,各國支持台灣力道更強,導致前陣子中國境內武統論聲浪高漲,不過到4月底又有刻意降溫跡象。習近平政權想以升高台海緊張情勢,轉移武漢肺炎批評聲浪的舉措,似乎又受到中國各界質疑與挑戰。
賴怡忠說,「由此可見,兩岸情勢緊張與否的因素,沒有一個與蔡英文政府或民進黨執政有關,就算台灣一再釋出善意,中國也不會領情,唯有表明台灣一貫堅持的基本立場。」蔡英文表明「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8個字,來和平穩定兩岸關係,並直言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賴怡忠對此表示肯定。
對未來兩岸關係恐會充滿波折與凶險,甚至有無兩岸對戰可能性,賴怡忠認為,主導權都不在台灣,台灣只能強化國家防衛力、做好國家建設、穩固友邦關係,鞏固好國防與國際外交網,才有對抗中國威逼武攻的實力與籌碼。
賴怡忠說,任何人當上台灣總統都必須以大局為重,不可能大破大立往台灣獨立方向猛衝,只能在制度上建立改革機制。例如,蔡英文提出立法院將成立修憲委員會、監察院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及確立國民法官進行司法改革等,就像先把餐廳訂下來,邀大家一起來,至於要怎樣的菜色再一起決定。賴怡忠認為,這就是「蔡式改革風格」。
前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認為,蔡英文引「思覺失調症」患者造成治安事件為例,以此強調社會安全網補漏網太過針對性;她認為,蔡英文應說明如何強化社工關懷與醫療治療配搭機制的建構較為適妥。過於重視長期照護,將多數社福預算挹注在長照上,導致社福資源分配不均,尤其排擠了兒少的社福基礎建設,主因是兒少沒有投票權,因此台少盟才會積極推動18歲公民權。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表示,台灣司改牛步化已讓台灣民眾失去信心與耐心,高達8成民眾對台灣司法不信任。他肯定蔡英文提到「國民法官」,致力讓人民參與審判過程,司法院卻偏向採用「參審制」,排斥「陪審制」,可見司法院不信任人民的判斷;司改成效最能讓全民看見,只盼執政者有建立司法健全制度的遠見與魄力。
延伸閱讀:聲援司法制度改革 籲陪審參審併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