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罷免是公共事務, 基督徒當貢獻己力

6月6日禮拜六,高雄市民寫下台灣歷史新的一頁,也為台灣民主政治制度的嫻熟建立新的里程碑。韓國瑜被高雄市民罷免,以民主的方式解除了他市長的職務。

這次罷免可以成功,除了韓國瑜的個人因素之外,還有中國國民黨照著韓國瑜的意思不鼓勵大家去投票的錯誤策略、中國共產黨利用黨媒為韓國瑜「贊聲」,以及「豬隊友」的不當發言等許多因素。

很可惜的是,罷免過關後,不論韓國瑜或國民黨都將矛頭指向「民主進步黨的國家機器動得很厲害」,宣稱民進黨撕裂高雄人的民心。這些指責,完全看不出國民黨或韓國瑜對罷免過關有什麼反省,反而用過去的舊思維繼續煽動「藍綠」的仇恨情緒。這是非常不智的做法。

然而,基督教會又如何看待罷免投票呢?或許基督徒已經將選舉視為生活常態,認為選舉就是民主制度,甚至許多基督徒紛紛組織「政黨」,投入公共議題。然而,面對罷免,許多基督徒顯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回應了。2017年以基督徒為班底的安定力量,提出新北市第12選區立委黃國昌的罷免案,許多基督徒站出來表達贊成與反對的意見。但這次的罷免案,基督教界似乎不太敢討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終於在投票前兩天在高雄舉辦了一場座談會,討論基督徒或教會如何看待這次的罷免。雖為時以晚,但聊勝於無。

過去,每當選舉時,總會教社委員會都會發函提醒教會及信徒看待候選人的一些信仰基準,希望信徒可以按這些基準來選擇候選人。但連兩次遇到罷免,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好像落入因特定對象之贊成、反對而不好發出任何提醒、準則的迷思中,而失去「先知」的角色。罷免投票是選舉的延伸,我們仍然可以照著我們的信仰基準來提出一些準則讓信徒參考,也可以透過這些準則來提升基督徒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每次檢視罷免的基準或許不同,但提醒大家出來投票,盡公民的義務,使民主制度更成熟的呼籲,應該是教會不會改變的立場。

罷免,絕對是公共事務,不論政黨或宗教團體都不可能視而不見。「蓋牌」「沉默」都不是面對公共事務最好的方法。長期關心台灣社會與民主發展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必須認真思考要如何面對、回應罷免這個民主機制的展現,不應抱持迴避的態度,而是能站在信仰的高度,提出我們的建議,對台灣民主制度的成熟貢獻我們的力量。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