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為報導、並非醫療評估或治療指導,若有身心健康疑問,請仍需與專業人士討論。

【林婉婷屏東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舉辦身心障礙議題電影賞析活動,首場於613日上午在屏東障福中心7樓會議室舉行,播放2012年上映、同名小說改編的美國劇情片《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請到國立屏東大學學生諮商中心主任洪菁惠映後分享。

《派特的幸福劇本》劇情描述患有躁鬱症並受幻覺困擾的派特,因目睹妻子與他人外遇而大受刺激、失手傷人,不得不到療養院進行治療;出院後回家仍持續療程,雖然派特藉著健身和閱讀,想要變得更好、更樂觀,常常以「精益求精」自勉,只是有話直說的性格還是讓周遭的人不知如何與他相處,觸發他悲傷記憶的話語、音樂與場景也讓他不時情緒與行為失控;但就正如英文片名「Silver Linings」,生命總有一線曙光,派特遇見同樣在調適自我並學習接納自己的蒂芬妮,兩人不怎麼可靠的友情,透過舞蹈比賽變得堅固、昇華成愛情,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親友認同派特的努力,派特與蒂芬妮心理狀態獲得成長、逐漸穩定。

《派特的幸福劇本》劇照。(製片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圖片取用/IMDb)

洪菁惠說明,《派特的幸福劇本》看似愛情劇情片,其實片中提及許多不同類型的精神疾患,例如男主角派特罹患躁鬱症,女主角蒂芬妮曾經憂鬱症、性冷感;另外有未明確歸納為病症的性格表現,例如男主角的父親老派特沈迷賭博等;從這些各有處境的角色互動中可見,他們都有被愛的渴望。

洪菁惠介紹「雙向情緒疾患」,點出躁鬱症的「躁期」與「鬱期」展現。洪菁惠期望與會者們多少理解精神病患的心理狀態,因疾患不只存在於電影,而是生活周遭,若不好好理解患者,可能就會不當採用傳統的打罵與指責來應對。

憂鬱期會有憂鬱心情、興趣與愉悅感降低、食慾和睡眠情形改變、心理動作激動或遲緩、無法決定等,更嚴重可能有重複思想與計畫死亡;躁症期則有亢奮、易怒、異常活動與精力旺盛、自尊膨脹、不尋常多話、音量大、語速快、思維跳躍,較需要留意的是輕率行為,指過度投入造成不好後果、僅產生當下快樂的行為,如揮霍、縱慾、危險駕駛等。

(攝影/林婉婷)

洪菁惠表示,其實躁鬱症患者並不是真的無法控制自己,而是搭配藥物和合適對待、也就是「愛」;洪菁惠曾幫助過一名個案:患者不願接受戀愛對象提分手,進而有跟蹤、騷擾與攻擊等行為;患者好轉的關鍵是在關心其的長輩陪伴下向母親出櫃,母親回答「你喜歡誰不是重點,我關心的是你心裡快不快樂」,這讓患者化解了長期累積「媽媽不會接受我是同志」的心理壓力,患者願意多回家,與家人經營生活,病情有很大改善,久了亦放下之前走不出的情傷。

洪菁惠補充,有時會覺得某人表現惡意或喪失耐心,例如駕駛時因為路況不好就暴躁發怒,但那可能隱藏著「自我照顧不足」的警訊,可能那些不順利未必真的非常嚴重,而是其心理已失去面對生活挫折的彈性與空間。洪菁惠最後強調,「學習」對處理情緒問題的重要;她舉例,情緒低落就像被困在地下室,那是極度不自由的,然若能學習改變,就像是慢慢往上爬,多一層樓、能看見的範圍增加,能取得的資源與𠹌使用的工具也增加,就能繼續往上爬、視野更寬廣,「我們的人生無法躲避,需要思考、經驗、行動,活出自己覺得幸福的劇本。」每個人都要在乎「在乎的事」,不是活在他人的指導與期待下。

第二場賞析活動安排在711日,詳細與即時資訊請關注屏東障福中心同名臉書粉絲專頁

《派特的幸福劇本》海報。(製片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圖片取用/IMDb)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