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異想國】《和甘伯伯去遊河》闖禍?正常的啦!

◎布瓜

這是看似簡單而容易被忽略的故事。「他就是甘伯伯。」一句話介紹主要人物後,接著介紹:「甘伯伯有一條船。他的家就在河邊。」人物、工具、地點俱備,事件緊接著上場:「有一天,甘伯伯正要撐船去遊河。」然後兩個小孩子出現,他們也想遊河,接著野兔、貓、狗、豬逐一加入……無論誰請求加入遊河,甘伯伯都慷慨答應,只是加上但書:「行,只要你們不……!」

讀了三頁之後,開始有趣了。此時你已熟悉故事推進的方式,因為每種動物加進來後,都會模仿甘伯伯說:「行,但是你不能……」然後你屏息以待即將發生的高潮。山羊也上船後,下兩頁左右頁的安排打破了規則,「大家都掉進水裡去了。」糟糕,闖禍了!

怎麼辦呢?有人幸災樂禍,掉進水裡就是闖禍的代價。最後,大家只能走回家,迎接圓桌下午茶,表情懊悔不已。

甘伯伯生氣了嗎?下次還能再來遊河嗎?咦?為什麼甘伯伯在微笑?中間的小女孩也在微笑?大家到底是開心還是心有不甘呢?甘伯伯甚至換上正式的服裝呢!

如果是生氣、懊惱的結尾,為什麼甘伯伯還要說:「我請你們到我家喝喝茶」、「下次再來遊河吧!」他真的很介意好端端一趟遊河翻船嗎?或者,他一開始就知道船遲早會翻覆?走回家真的是懲罰嗎?

封面那張全員到齊的撐篙遊河,你認為是指這一次的遊河,還是暗示下次的遊河呢?你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喔!

讓我們回到故事。聽聽這熟悉的話,這不是很奇怪嗎?對孩子說:「只要你不吵鬧!」對狗說:「不能招惹貓。」對一個本就會咩咩叫的羊說不可以,對一個本就會撲翅膀的雞說不可以。更有趣的是,孩子和動物都沒有回應甘伯伯的要求。譬如他對貓說完:「不能追兔子。」接著下一個動物就提出上船的請求,貓還沒有回答說好呢!

甘伯伯設立的規矩「不可以」、「不能」、「不要」……違反孩子與動物的天性,目的是為了讓遊河順利進行。作者約翰‧伯寧罕透過看似矛盾的對話設計,巧妙隱喻著,成人對孩子設立的規矩,有沒有可能只是大人一廂情願而已?

下一次遊河,孩子與動物們會因此而學乖嗎?答案是否定的。快樂遊戲是孩子的本能,孩子最期待的應該是翻船那一剎那。因為,如果乖乖順利遊完河,就一點都不好玩了。

這本書是英國插畫家約翰‧伯寧罕的作品,問世於1970年。遊河、撐篙充滿了英倫風情,圓桌午茶也不免讓人聯想到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場景。最重要的是,伯寧罕把孩子與生俱來的反應、感受和行為置於故事中心,所以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帶給孩子樂趣──他是與孩子一國的。

這本書不是要教孩子認清犯錯的代價,而是全然接納孩子有犯錯的可能,就像上帝也知道我們不可能永遠不犯錯,所以祂派耶穌基督為我們付出了闖禍的代價!

《和甘伯伯去遊河》

文圖/約翰‧伯寧罕
譯/林良
出版/阿爾發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