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成後的糧損嚴重 非洲饑荒加劇

相片提供/WCC

【蔡育臻編譯】在瘟疫全球大流行後,糧食供應不穩定的情況日益嚴重,非洲各教會領導人也強調,非洲長期以來「收成後的糧損」(post-harvest losses,PHL)問題,也就是糧食採收後,到食用前之間的損失,必須受到控制。目前,為減輕饑荒問題,非洲各國政府都在致力將PHL情形減半。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PHL估計有1億公噸,以蔬菜、水果、肉類和乳製品等易腐壞食品為大宗。根據各組織估計,每年光是穀物的損失就高達美金40億,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數據顯示,這些糧損一年足夠養活4800萬人,可以填補一年中所有進口到非洲的糧食缺口,和作為人道救援提供給非洲大陸貧困人口的份量。

根據教會代表和農業專家的說法,從以前開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農村社區中,PHL問題一直是造成饑餓的主要原因。雖然有些區域的農作物在雨量增加後看似大豐收,問題卻浮現於收成、運輸及儲藏過程中的PHL問題。

現任非洲聖公會教省議會(CAPA)秘書長柯菲•強森(Kofi Johnson)說:「從收成的作物與糧食的處理方式上,可想見非洲的PHL一定相當多,高濕、高溫等環境都會對糧食的儲存造成影響,而當地並沒有適當的儲存設備或技術來延長糧食的儲放時間。」

柯菲•強森表示,糟糕的道路狀況也是導致PHL的原因之一,由於連接農場和市場的路況不佳,食物因而無法準時抵達市場;在市場上,水果和蔬菜等易腐爛的食物則因缺乏適當的儲存,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透過成員教會的努力,我們不斷倡導政府在農業、技術和科學研究部門投入更多的投資額。」他認為教會肩負著宣導的任務。

肯亞福音路德教會主教扎卡里亞•卡凱圖(Zakariah Kahuthu)表示,幾年來,PHL的問題一直是當地教會的挑戰。他說:「最近報告糧損的人雖然減少了,但氣候災害仍是個重大的問題。塔納河等地區的洪水來襲,將正準備收成的農作物都沖毀殆盡,我們也正提供食物和口罩等疫情相關物資給這些遭受農損的人。」(資料來源:WCC)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