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母語還是自己的母語

Image by Andreas Breitling from Pixabay
◎台灣獨立

最近在網路上放了一個問卷,邀請各個年齡層的人來填寫,題目很單純:「你的父母小時候跟你說母語還是華語?」及「你的父母對於你學習母語的態度為何?」總共有200多人填寫,平均分布在各個年齡層中,而母語為台語的占總填表人數的八成。

調查當中,父母在孩子小時候說母語的比例,越年輕的族群越少,40歲以上的超過85%,20歲以下的則只有36.4%。而父母希望孩子學習母語的比例,在40歲以下的各組中都超過一半,有趣的是,當中有將近三成的父母,在小時候是不常跟孩子說母語的。

有很多人都建議政府,應該要多推廣母語教育,但如果在家裡不常講母語的話,對孩子們來說,學校的母語課就跟英文課沒兩樣,只是一個很麻煩的科目而已。「語言是水,文化是魚,魚若是離開水,必死無疑。」如果母語跟生活日常沒有一定的連結,這樣的母語充其量只是實驗室合成出來的水,對魚無法有實質上的幫助,只是讓這條魚苟延殘喘地活著而已。

對我來說,台語無疑是我的母語,因為有很多的用詞上,我會無意識地使用台語的邏輯或用法。有一次,我要請安置機構的少年們去晒他們剛洗好的衣服,我隨口說了一句:「去把你們的衣服披好。」因為晒衣服台語是「披衫phi-saⁿ」,經其中一位少年的提醒,我才意識到這件事。而台語之所以能夠真正成為我的母語,我相信小時候父母大多是講台語這件事有絕對的影響力,甚至我是到上高中之後,才發現原來我父親會講華語,他還跟教會裡的長輩們講好,跟我們說話都一定要用台語。因為父母的堅持,讓我從小在台語的環境中成長,這個語言無疑是我的母語。

曾有人預估說:「2020年後出生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母語為台語的,會趨近於0%。」從上述的統計來看,這樣的說法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在要求政府有更多母語政策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從家庭做起呢?趕緊帶著孩子一起多學習,把自己的母語找回來吧! (作者為牧三代)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