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芬與吳雅莉分享靈性照顧知識與經驗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全人與靈性照顧是21世紀的顯學。」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研究所教授、靈性諮商組主任錢玉芬表示,生病的人需要醫療,也需要心靈陪伴的介入,身心靈的「全人照顧」已成醫學發展趨勢。馬偕紀念醫院院牧吳雅莉則分享她在靈性照顧的臨床經驗,強調唯有助人者的靈性成熟,才能讓被助者獲得真正全人的靈性照顧。

為讓學術與實務有對話機會,台灣神學院延伸教育中心及神學系與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合作,在7月16、17日舉辦「從關懷對話到臨床實踐——從靈性諮商到靈性照顧」座談會,邀請錢玉芬、吳雅莉擔任講員,前馬偕醫院董事長、濟南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為引言人。

錢玉芬直言,科學否認靈性本質,對信仰和靈性思想存既有負面態度,加上醫藥產業的市場經濟利益,致使醫學界過往不太接納靈性照顧,不過近年來北美因實證科學的證據顯示,加上1970年代後,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肯定靈性是人類的需要,在醫學教育上加入靈性相關課程已成趨勢,讓身心靈全人照顧成為顯學。

錢玉芬指出,靈性(Spirituality)源自拉丁文中的Spiritus,其意涵為Breath、Make alive,可譯為生命的呼吸,是生命的必要元素。也認為人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創世記3章6至13、17節),在自我形象的扭曲、親密關係的失諧、卸責、防衛的人性驅使下,不再與神面對面,卻活在受咒詛的地上,因此需要自我形象的恢復,在愛情、婚姻、家庭價值上的重建與確立,更重要的是認識神、與神連結,之後才有可能投入靈性照顧,讓更多人來認識神。

(攝影/林宜瑩)

吳雅莉認為,靈性是神的獨特禮物,神分享神性氣息使人成為有靈的活人,而靈性也涵蓋人整個生活。靈性關懷就是使人的天人物我關係有健康連結,在生命旅程中感到平安、和諧、安息、勇氣、喜樂、幸福、不孤單。然而她也坦言,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唯有靈性健康,人才有超越與療癒的能力、心存盼望。

在醫院靈性關顧有豐富經驗的吳雅莉說,人在病痛中尋求生理醫療與心靈倚靠時,唯有透過深度的傾聽,才能評估個人的靈性需求,以適切的陪伴讓其恢復生命的平衡或更新。與受助者同行中,一起進行有意義的探尋,也參與當事人重新建構的生命歷程。

吳雅莉期許,透過馬偕與台神的建教合作,能使馬偕院牧靈性關顧的專業及研究能力成長,培育相關人才、取得國家認證,也建構台灣本土的靈性照顧模式。她相信,唯有助人者邁向靈性成熟,才有可能更貼近受助者的內心,聆聽當事人面對的實境與感受其真實體驗,先尊重受助者的感受,再給予適切回應時,對方才能感受到被了解、被在乎、被接納、被激勵、不孤單,得安慰並重新得力,「靈性照顧,你需要再更靠近一點。」

台神延教中心及神學系主任陳寬義則強調,靈性照顧碩士在職專班是台神與馬偕跨界合作,盼透過學術與臨床實證並重的授課精神,回應靈性照顧時代的呼召。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