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台灣宣教營 探索在地部落 開啟普世眼光

(攝影/)

【實習記者黃政凱台東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主辦之今年度「我愛台灣宣教營(ILT)東部場——尋找歷史的溫度」,7月22至25日進行,40位學員踏尋台東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Lalauran(拉勞蘭)部落及Pasikau(巴喜告)部落,了解上主普世性的愛和恩典扎根台灣的故事。

營會從普世觀出發,探尋台灣多元族群文化,促使學員思考「我是誰」。今年因國外各地疫情嚴重,未邀請國外學員,於是回頭思考如何以普世眼光看台灣,進一步主動關心普世議題,讓台灣有更不一樣的未來。

台東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參訪拉開營隊序幕,瑞士籍修士歐思定(Augustin Buchel)介紹白冷會在中國東北及台灣的宣教史,述說早期來台宣教的困境與陪伴會友的過程。他道出傳福音的精神:「愛人就須更了解人生活的問題。」 開會禮拜於愛馨會館舉行,由總會青年幹事李信仁牧師主禮。全體學員以4種語言吟唱〈聖哉、聖哉、聖哉〉,以表重視普世語言。李信仁表示,今年營會原本因疫情而停辦,但思考後認為,普世觀不只連結國外,國內也可以,於是以「尋找」為主題開辦營會。

進入Lalauran部落,帶著學員導覽社區的特色及故事。(攝影/)

營隊進入Lalauran部落認識Kacedas Payaun(東部排灣)中會Lalauran(新香蘭)教會宣教結合社區營造的成果。牧師Sakinu(戴明雄)表示,教會積極推動社區營造,協助發展部落產業,因而成立Lalauran小米工坊,希望更多人走進教會,感受原住民文化。

學員們在Lalauran部落體驗包傳統排灣族美食cinavu(吉拿富)及傳統編織。作家Ahronglong Sakinu(亞榮隆・撒可努)分享追尋族群文化的重要,肯定眾人來到部落「很重要」,因為認識原住民是打開多元族群視野的第一步,也是學會普世觀重要的一步。

體驗包傳統排灣族美食Cinavu。(攝影/)

營隊第2天晚上,台灣教會公報社《少年新眼光》讀經手冊主編Umav Ispalakan與學員互動,帶領學員進行普世議題的問答。學員專注參與過程中,認識、理解並釐清以往未曾注意的議題。當提到普世的定義,Umav Ispalakan說:「你知道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願意尊重與學習,並且可以找到一起前進、努力的方向。」她強調傾聽很重要,要以願意了解彼此、尊重彼此來做為溝通的平台。

第3天,營隊開拔至Pasikau部落布農部落休閒農場,體驗布農族人早期狩獵時在山上就地處理獵物,撿柴、生火、搭烤肉架烤肉,並以三顆石頭排成三角形搭成飯鍋基底,用柴火煮飯,全程都是就地取材,模擬早期部落生活。學員也體驗射箭、欣賞部落劇場,並聆聽部落導覽Pasikau部落的故事。晚上在Bunun(布農)中會Pasikau(巴喜告)教會追尋「我是誰」,透過動畫影片分享幾天下來的所思所想,彼此交流。

體驗布農早期狩獵需要在山上就地處理獵物的文化。(攝影/)

第4天,營隊在Pasikau教會進行閉會禮拜,從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省思歷史中威權的傷害,盼望未來能夠建構關於「我是誰」的嶄新形象,跳脫過去威權時期的窠臼。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