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語言認證是為了落實釘根本土──回應3573期10版〈當語言用來作為牧師資格檢定〉

Image by Delynn Talley from Pixabay
◎王美書

相關閱讀:【窗口無遮欄】當語言用來檢核牧師資格

傳道師族群語言認證無法使傳道師變成族群語言教師,畢竟考的題目比教育部認定的語言考試簡單太多。但是,族群語言認證的本質並不是培養族群母語教師。母語在台灣基督指長老教會的脈絡中變成重要,是因為要落實「釘根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的信仰精神。為著認同所有住民,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認同住民所講的語言。華語在國語政策之下,早已是最強勢的語言,國家每一日替人民製造使用環境(無論公/私領域)以及考試的認證(各種考試華語都必考),所以,華語不需要變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母語委員會所認定的母語科目。以神學院來講,目前只有長老教會的三間神學院有母語/服事語言的科目,不只列為必修或必選修,同時也是畢業條件。因為目標不是培育族群母語老師,所以與其他的神學科目相比,所占的比率真少。

舉行族群語言認證實際上說明一個結果:族群母語瀕臨死亡,傳道者越來越不會使用所牧養族群的母語。用「福音高過語言」做理由來將「族群語言」與「傳福音」分開的思考,十分符合國家殖民政策的思維造成的結果:認同強勢語言,認為講族群母語沒重要、沒必要、沒未來、沒效……。

五歲前,我與阿嬤、阿姑做伙住台南,都講台語;之後我到台北與父母生活,我的母語自台語變成華語。當時對福音與語言的辯證,也認為語言不可高過福音。在忘卻台語的同時,卻將英語學得不差。簡言之,學英語是另一種向強勢認同的行為,是功利作動力。34歲到台南神學院「讀冊」,開始學白話字,重新學習、使用台語,除了白話字課程,早禱、大禮拜、差不多所有神學課程都用台語進行,因為南神第一個台灣人院長黃彰輝堅持用台語及英語作為南神的官方語言。我也決意要建立台語家庭,不只傳播母語的重要性,也親自實踐。

教會追求的通常與社會主流價值顛倒。教會是認同、支撐所有弱勢的住民,包含語言的弱勢。使徒行傳2章,聖神大大充滿眾使徒,讓眾使徒講起各地方的方言,當時羅馬帝國的通用語言是希臘文,為何聖神欲予使徒講起各地的鄉音顯出同在與大氣力?因為,聖神的氣力贏過帝國的勢力,語言正是聖神與帝國捙拚的場所。

通過族群語言認證雖然不代表傳道師對此語言運用自如,那只是表明認同的第一步。當然,考試非萬能,但從沒人規定通過考試後就免再精進族群語言的使用。有基本聽、說、讀、寫的能力後,深化該語言的涵養,是傳道者必須不斷努力的功課。傳道師受派去客宣,就學習客語、考客語認證。平地人派去排灣中會,就必須通過排灣語的語言認證。原住民派到平地中會,就考台語或客語認證。為什麼?因為釘根本地,不是用嘴喊喊,是需要用行動證明,從聽、說、讀、寫來開始。通過牧養對象的母語檢定,是認同的第一步。不可看輕語言的承載能力,裡面有歷史、有集體意識、有感情、有血淚、有身分、有不同思維方式、有上帝的道……就是「咱徛起的所在」。 (作者為台南神學院傳道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