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後有新芽 盼香港自由誕生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為記念香港反送中運動週年,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的神學禮拜日與青平台基金會合作,8月30日下午在濟南教會大禮拜堂舉辦演講,邀請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談「香港革命與帝國崩解」。吳叡人指出,現在的香港有如焦土,然而焦土會吐露新芽,因此在「光復香港」臨到前,正在受苦的香港人要勤奮生活,為香港自由的誕生做好準備。

吳叡人表示,香港法律學者戴耀廷積極投入香港民主運動,但在《港版國安法》通過後,遭香港大學解僱。被解僱後不久,戴耀廷提出「拉撒路計畫」,陳述香港將會如同聖經描寫拉撒路復活一般,令吳叡人動容不已,讓他看到聖徒的影子,也給了他很大啟示,非關理性的信念與希望,能幫助港人度過黑夜。

「戴耀廷希望的來源是宗教,這是非常強大的,但我是世俗之人,也沒有信仰上帝,是否可以懷抱同樣希望?對這個問題,我用存在主義回答。」吳叡人在演講中指出,經歷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台灣人,學會了在絕望中看見完全沒有根據的希望,因為希望不是科學、宗教、地緣政治,而是生存的必要。香港人正在不公義的世界中受苦,於是希望是沒有理性根據,對於受到壓迫、沒有信仰上帝的世俗之人而言,希望是因為需要希望、是希望活下去的希望、是一種意志,等「光復香港」來臨前,香港人要站起來勤奮於生活、工作,為香港自由的誕生做好最萬全的準備。

吳叡人指出,占中運動、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香港人產出香港人意識的身分認同的速度非常快,反觀台灣人,超過百年才覺察到自己是台灣意識的身分認同。然而,受壓迫的台灣人以前講「毋甘願」,有非常多的情感經過哲學、藝術、文學將「毋甘願」藝術化後提煉成各種作品,累積在許多台灣人心中,可惜香港人少了這方面屬香港文化的東西。不過最近他發現,香港文化可能在流行歌曲裡,說不定會是香港的文化形式。

(攝影/邱國榮)

此外,吳叡人認為慶幸的是,香港早已經有屬於香港人的書寫系統,就這點看,中國要破壞香港語言,有很高的難度,因此香港話會是港人意識身分認同的重要因素,而且現在港獨運動,其中有一派是語言派,香港歌曲會是保有香港文化的重要載具;若是中國要擴大對香港採取語言同化教育,應該會遭遇新階段的新抵抗。

香港之役「攬炒」(同歸於盡)策略,沒有「大台」(社運領袖)也沒有武裝的流水革命,吳叡人指出,攬炒逼使中國的統治系統更加緊繃,看現在國際局勢,尤其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緊張程度不斷提升,是否導致不斷緊繃的統治系統斷裂,後續仍有待觀察,但至少港人已經達成了史詩般的成就。此外,香港社會過去的自由是英國殖民香港的善意,不是港人撐出來的,所以過去香港的自由是沒有根基的虛擬自由主義,導致香港人實踐民主自決出現障礙。但中國頒布《港版國安法》,等於強迫了香港人要面對失去自由的現實,於是一切歸零,戰鬥展開,攬炒雖成功但代價巨大。

聆聽演講的香港人F君表示,自己產生香港人意識的身分認同,是來到台灣後,思想自己跟土地的關係及跟人的關係,如今《港版國安法》下的香港人,要能夠堅持爭自由爭民主,必須先認同自己的香港人身分,而攬炒精神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但現在革命趨緩,趁著休息時刻,港人要想想香港的精神是什麼。F君說他抬頭看到濟南教會牆面上一句「焚而不燬」,思想著香港人的確應該如此,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