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有愛」說起

Image by InspiredImages from Pixabay
◎賴允亮

「一點星星之火,可以使火著起來。在那周圍的人,可以得著亮光……」這首詩歌〈傳給人〉真切描繪了30年前台灣安寧療護的運動,以及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時的景象。

神賜下最大的禮物是愛,祂以這無私的愛,與我們伴行幽谷,與我們同苦、同難、同擔哀傷,讓我們有倚靠有力量。正所謂事工研擬在於人,成就在於神。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從奇人異事,進入常人奇事,最終成為常人常事。

1988年馬偕紀念醫院成立了安寧籌備小組,以正式成立安寧病房,於1990年2月開設了全國第一間安寧病房,也是全世界第18個有安寧病房的國家,同工們學中做,做中學,戰戰兢兢地成立了這第一個團隊。

一點星星之火,可以使火著起來,而當有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那裡就有主在他們中間,這是神給我們的應許。當時,七星中會雙連教會一個主要由年輕夫婦組成的椰子團契,有感於社會需求、關懷癌症末期病人的需要,因此計畫募款購置一台風琴,捐贈給馬偕醫院安寧病房,希望用音樂安慰人心。此舉喚起馬偕醫院社服室的注意,於是參與策劃合辦,將活動擴大,於1990年10月7日在雙連教會舉辦「這裡有愛」感恩暨募款音樂會。由於募款金額遠超出預期,也促成了「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於同年12月成立,在往後的30年,協助推動相關政策、醫療照護、專業人員訓練、帶動安寧療護的普及化。

回顧安寧緩和醫療堪稱「燎原般」的燃起,當初的火種就只有一個「愛」字。整個過程就如同上主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四十年之久,上主領你們經過曠野,你們的衣服和鞋子都沒有穿破。你們沒有餅,沒有烈酒或淡酒,但是上主供給你們所需要的一切。」(申命記29章5、6節a,現代中文譯本)「安寧人」曾被視為死亡的宣判者、安寧病房彷彿不可接近的禁地、討論DNR(放棄急救)更是不敬不孝。但是,到了2015年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全球80個國家地區「死亡品質」的結果,台灣在調查中排名全球第六,位居亞洲第一。

安寧的英文「hospice」原意是讓旅人休息的驛站。4世紀君士坦丁接納基督教後,促使教會設立附屬於修道院的慢性貧病之家(Hospices),照顧修士、旅人或貧病者等。醫院「hospital」與款待「hospitality」,字根皆為Hospes經過拉丁文、英文演變而來。因此,可推想這些字都包含愛鄰如己、相互款待、關心弱勢、不求回報的精神。

期盼30年前的火種,經過醫療科技發達、人工智慧崛起、健保點值與自費醫材的洗鍊,仍能保有起初的愛。 (作者為馬偕醫院榮譽主治醫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