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春秋文史展 呈現舊台南市政治記憶

台文館館長蘇碩斌與台南新芽協會理事嚴婉玲。(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台南報導】台南自大正9年(1920年)設市至今,百年來,這座城市與台灣共同經歷了政權更迭、威權統治與民主浪潮等重大時代變遷,秉持著「有些故事要有人說、要被記得」的理念,長期專注地方社會議題的台南新芽協會與國立台灣文學館合作,共同於台文館2樓展覽室E舉辦「府城春秋——舊台南市政治記憶文史展」,盼能帶領民眾回望那段屬於台南市民的舊市府時光,一同思索人民對於地方政治的記憶與未來想像。

9月18日下午舉辦開幕儀式,在雞屎藤舞蹈劇場帶來表演之後,由台南新芽協會理事嚴婉玲帶領眾人進行展場導覽,而後進行的開幕座談則邀請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台南市議員協進會總幹事蔡世仁、中華日報總經理嚴伯和及文史工作者詹翹分享各自的歷史觀點。

雞屎藤舞蹈劇場表演。(攝影/張原境)

此次展覽為文化部推動、台南新芽協會執行的「舊台南市政治記憶採集計畫」階段性成果,由文學的視角切入,以龍瑛宗、葉石濤、蔡素芬等作家書寫台南的墨跡為引,對文獻、文物與影像等史料的展示進行詮釋,將台南市的地方政治變遷與社會景象進行整體性的呈現;不僅回顧同一個時空背景下的不同歷史面向,也期許能夠映照出歷史事件對常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

展覽依年代分為「刨除再植」「鋤異表意」「壓制茁實」及「多核迸裂」等數個展區,呈現豐富的口述史料、影音書報及實體文物,《台灣教會公報》亦在其列。

(攝影/張原境)

1945至1997年間,台南市歷經11任市長,前身為台南州廳、台南市政府的台文館,即是此段時期的地方政治主舞台。台文館館長蘇碩斌表示,台文館附近除了有許多政治人物的足跡,亦有許多文學家在此書寫記憶;此次展覽的背後,歷經了長期資料訪談、蒐集與整理,乃是龐大的工程,有幸能空出檔期與台南新芽合作。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葉澤山對於台南新芽能選擇政治議題進行文史展覽深表欽佩,並以過往在台南縣政府的服務經驗指出,民間的機構願意進行查訪、口述歷史等苦差事,在半年之內完成實屬不易,令人感動。

(攝影/張原境)

嚴婉玲表示,雖然本身是歷史專業背景,然而從事公民運動的過程中卻發現自己對於在地歷史不甚了解,「我們可能關注立法委員、總統,然而對於在地政治卻相對陌生,尤其是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嚴婉玲認為,此次展覽也許仍無法講述全貌,但期盼藉此邀請大家不要只以觀光客式的心態認識台南,而是更深層的去理解這塊土地,期盼台南新芽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挖掘過去、理解現在、想像未來。

開幕座談中,蔡世仁提醒媒體要尊重事實、公正報導,切勿捧出政治明星;嚴伯和強調媒體與政治的關係絕對密不可分,中華日報是台南的文化資產,經營大台南這幾代市民成長的紀錄,若城市沒有進步,地方報紙也會跟著萎縮。趙卿惠則以「台南政經發展的線索——首長的決策」為題,分享自己近30年對於台南政治首長之觀察,點出政治與影響力會從地方擴散至全國,「我們應做每一天的公民,而不只是四年選舉一次的選民。」若將時間軸拉長,前朝的政策確實影響深遠。

「府城春秋」展覽將持續至11月8日,歡迎大家前往觀展,更加深入認識台南這座城市之餘,或許亦能尋回往日的政治記憶。

有民眾於展覽中發現自己身影。(攝影/張原境)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