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各書信史料的歷史意義

Image by Isaín Calderón from Pixabay
◎盧啟明

2021年是南台灣長老教會的創始者馬雅各醫師別世百週年紀念,一些相關單位都開始在預備紀念活動。正逢當下,馬雅各文書的研究同時呼應此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契機。

8月28日,馬偕醫學院全人教育中心的老師傑米‧諾克斯(Jamie Knox)博士,以「Early English Presbyterian interactions with Formosa: the papers of Dr. James Laidlaw Maxwell」(簡介馬雅各醫師書信史料)為題,在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發表演講。身為愛爾蘭人的他,就自己的觀察和體會,從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等不同的信仰與民族傳統說起,談到形塑馬雅各宣教觀的背後動力。

諾克斯指出,研究宣教師馬雅各的困難度在於他是相當早期的宣教師,資料相當分散,有關於他的文書分布在好幾處,首先就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海外宣教檔案,再來就是因著後代捐贈史料的關係,而存放在伯明罕大學,此外在蘇格蘭國家圖書館和布里斯托等地也都有一些資料。

以伯明罕大學的收藏為例,就有馬雅各夫婦(James & Mary Maxwell)、小馬雅各夫婦(John & Lilly Maxwell)許多的個人書信、議錄報告、印刷刊物、照片和圖畫,讓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台灣醫療宣教史躍然紙上。

馬雅各在台服務時間在1865至1871年、1884至1885年,相較於1872年來到北台的馬偕牧師,他們的工作雖然都是「醫療宣教」,但是比重、方式和鎖定的重點區域有所不同。再者,馬偕更是「有意識」地留下諸多資料和影像,以喚起加拿大教會的關心;而馬雅各就比較屬於「團隊服事」型態,和李庥、德馬太、甘為霖、巴克禮等一起同工,因此直接的史料就相對少了些。因此,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林欣宜就認為,若能整合這些散落的資料,研究應該會更加深入。台灣歷史學者王昭文老師也提到,其實馬氏家族的研究,應該同步進行,例如小馬雅各才是真正讓新樓醫院站穩腳步的關鍵人物,他在台灣服務也長達23年。

最後諾克斯以詼諧的口吻說,雖然自己在馬偕醫學院服務,卻是研究馬雅各,這似乎是一種歷史的巧合。事實上,筆者認為,台灣的教會歷史本就不該分南北,而應該要有普世、本土且合一的歷史眼光,才能看到宣教源流的縱深。若要研究馬雅各,以下有幾個由溫兆遠老師建議的研究網址,有馬雅各家族的書信和照片,值得深入探討。
https://reurl.cc/Q3WlrO
https://reurl.cc/GrXq8x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