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饒恕是困難但重要的功課

Image by Juan Diego Salinas from Pixabay
◎陳義凱

閱讀《台灣教會公報》第3574期特別企劃版,作者盧俊義牧師專題〈生命中最不該留下的兩件事〉:一、不要含恨而終;二、不要抱憾終生。內容的真實故事令人刻骨銘心,感人肺腑。確實如此,要寬恕對方,並讓對方願意接受是件很困難的事。

我的祖父一生最擔憂的事,就是小叔因小兒麻痺行動不良,從小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祖父母及其他長輩都非常溺愛他,而造成小叔凡事依賴、動口不動手、性情孤僻、脾氣急躁,三言兩語話不投機便容易動怒。兄弟姊妹避之唯恐不及,街坊鄰居也少有往來。

父親經常好言相勸,很難得到小叔的認同與諒解,長期下來兄弟形同陌生人。祖父看在眼裡憂心如焚,常想萬一自己歲數已盡,孤單留下小叔一人,又沒家室妻兒,更沒特殊技能,只會簡單修補皮鞋,如何謀生餬口?父親深知祖父心意,主動提出放棄祖父遺留下一棟二層樓房之遺產,好讓祖父不要抱憾,憂心而終,此舉感動了小叔。

自祖父離世後,無論逢年過節、生日慶典,父親總要我找侄孫輩與小叔同歡樂。父親幫他二樓房間分租,每月就靠房租過活。之後小叔因生活不規律,生病又不按時服藥,更不會按季節更換衣著,不幸中風需長期醫治,父親幫他出售樓房,便可在安養院度過晚年。一路走來,父親任勞任怨扶持小叔,在安養院靜養天年。小叔病危時,在病榻前伸出顫抖的雙手,緊握父親說:「三哥真感謝您,若沒有您,我無法度過餘生,謝謝您!」我們看著小叔心存感激含笑而終,心中默念,願小叔一路好走。

父親是我們的模範,他的身教勝過言教,培養出我們手足連心,永固團結,每當有困難時彼此幫助,珍惜我們每次在一起的時刻。想必此刻,在天家的父母也深感安慰,這是我們僅能回饋父母的一點感念之情,沒讓他們抱憾終生。

就如以弗所書4章32節所言:「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就像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作者為台北新生基督教會會友)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