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訓玩兩手策略 皮影戲傳福音

【林家鴻綜合報導】「兩手托起千秋將,孤燈照出萬古人。」這副古早時期的對聯,道出皮影戲的奧妙及歷史重量,不過,曾是古早農村時代家家戶戶重要娛樂的皮影戲,隨著電視發明逐漸沒落。出身屏東中會潮州教會的劉道訓長老,推廣皮影戲30年,成立「光鹽民俗藝術團」,並研發「紙」影戲,將這門技藝發揚光大且變成宣教利器。

劉道訓為第4代基督徒,30年前受台灣皮影戲之父陳處世老師啟發。當時劉家開設托兒所,陳處世在美術課用戲偶說故事,讓劉道訓大感興趣而拜師學藝,此後以推廣皮影戲為志業。

劉道訓說,後來自己擔任主日學老師時,發現皮影戲有許多動物戲偶,便改編聖經中挪亞方舟的故事,寫了《回想最早的大毀滅》劇本,在主日學演出獲得熱烈迴響。而後其他教會競相邀請他去表演,也有牧者幫忙寫現代版《浪子回頭》等劇本,讓他藉表演傳福音。

潛心學習皮影戲製作、演出的劉道訓,為讓皮影戲更大眾化,邀陳處世一同改良。他將皮影戲改良成「紙」影戲,不僅簡化製作、降低成本,更添加立體影窗和燈光特效讓戲劇更具聲光效果,並能在白天表演。

1984年,劉道訓創辦光鹽民俗藝術團後,演出聖經故事、寓言故事及鄭成功遷台等歷史故事,隨著媒體報導,不斷受邀至各地表演。藝術團的發跡其實是從青年團契開始,他當時是青契會長,邀契友成為最早一批團員,命名為「光鹽」,即是希望在社會作光作鹽,以寓教於樂方式啟發社會對福音的嚮往。直到今天,他演出後總不忘於有獎徵答時向觀眾強調此宗旨。

2001年,劉道訓榮獲IBC英國劍橋國際名人中心授予榮譽學位及副領事一職,表彰他在皮影戲領域的貢獻。投入皮影戲30年來,劉道訓走遍各地傳福音。前幾年在屏中光春教會當長老,見教會臻於成熟,便帶著藝術團前往尚無教會的同城里,從事社區宣教。

除了皮影戲,「吸管藝術」也是劉道訓用來傳福音的拿手絕活。吸管如何傳福音?劉道訓說,當觀眾專注看他將吸管「修剪」成各種動物造型時,他就開始分享個人見證,談上帝如何「修剪」他的生命而改變他,人的生命應如此順服上帝,讓祂修剪成美麗豐富的樣式。

劉道訓曾因熱衷於推廣民俗藝術與福音事工,離開了工作,但最後又迫於經濟壓力回歸正職。妻子及孩子從一開始無法諒解,到後來為他的熱情感動,甚至加入藝術團事工。他說,現在除了在自家土地闢建光鹽民俗生態園區,指導民眾紙影戲、古早童玩、漂流木、石雕等民俗藝術製作,假日時全家會和團員開著廂型車,載著滿車的道具、舞台零件到各地演出,唯獨廟宇邀請時,才會持保留態度。

台福教會4年前在同城里設立教會,劉道訓也加入成為同工,他說,光鹽民俗藝術團的宣教不分宗派,近來潮州眾教會組成策略聯盟,集思如何同工,促進當地宣教。未來會繼續留在故鄉潮州,作民俗藝術及福音的宣揚者。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