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與音樂 陳琇玟分享新聖詩運用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雲林報導】10月4日下午,嘉義中會永光教會邀請台灣神學院教會音樂專技副教授陳琇玟主講「敬拜與音樂」,以2009年出版的新《聖詩》為本,學習如何在敬拜、靈修、教導三方面運用聖詩。

延伸閱讀:聖詩教育 音樂中體驗信仰教導

陳琇玟首先從「聖詩是平信徒的系統神學」切入,分別藉5首詩歌認識上帝、耶穌、聖靈及人。認識上帝部分,第14首〈噼哩啪啦噼啪叫〉原為日本詩歌,描述上帝藉大自然傳遞的愛、安慰與盼望;第39首〈謳咾主,敬拜主到萬代〉原為菲律賓民謠,闡述彌賽亞的形像與工作,看到上帝慈愛的攝理。

認識耶穌部分,陳琇玟以第128首〈主耶穌,我的主〉說明吟唱聖詩要思考方向、層次,音樂要鋪陳,隨歌詞聲量漸強。此外,此詩第一節很適合當宣召詩。 認識聖靈部分,因著聖靈降臨節是教會的生日,陳琇玟藉第253首〈上帝的教會是呣是…〉反省教會的角色與功能,「教會必須連結十架、耶穌的死與救贖。」

認識人部分,陳琇玟以第340首〈主,求祢憐憫我〉為例說明,人如何懇求主除去罪過與私慾。她提醒,認罪時用「唱……來讚美上帝」作串詞並不合適。

陳琇玟表示,好的聖詩是神學的縮影,以第43首〈世間眾人攏著恬靜〉為例,許多教會使用第1節作為序樂,但其實4節各有其神學內涵。第1節是會眾以敬虔、感恩的態度在上帝面前聚集;第2節是信仰告白,駁斥幻影說,闡明耶穌道成肉身之神人二性,是生命之糧;第3節講述聖子的復活;第4節則從以賽亞書6章的撒拉弗,延伸到啟示錄4章24位長老的敬拜,意指從舊約、新約到永世的敬拜。

對於音樂在禮拜中的多樣功能,陳琇玟表示,上帝藉詩歌向人們啟示,詩歌成為人與人、人與自己、人與上帝的對話,可在詩歌中學習教義與神學。詩歌乘載話語、串連程序,人以言語禱告遇到限制時,詩歌可以做超越性的表達。

(攝影/洪泰陽)

陳琇玟表示,20世紀中後葉起,在普世多元、本色化2個方向中,教會不斷尋求動態融合與突破,「因此我們必須學普世的詩歌,也要唱我們自己的創作。」她舉例說明,台灣本土的第5首平埔調聖詩〈真主上帝造天地〉被收錄為美國衛理公會1989年聖詩集第151首,以及美國長老教會1990年聖詩集第290首;第265首原住民歌謠〈咱著敬拜主上帝〉和第327首〈主上帝,求祢鑒察我〉則被收錄在美國長老教會2013年聖詩集;第240首〈萬民啊,恁著謳咾〉被收錄在2019年西班牙語聖詩第443首。

陳琇玟也教導如何以聖詩靈修禱告。可先聽一次詩歌後讀歌詞,接著用一種以上的語言唱詩歌,然後讀經文、禱告及默想,最後再唱詩歌。以第23首〈雀鳥的主、海翁的主〉為例,可以搭配讀馬太福音6章26節、創世記1章16節及詩篇147篇4節。

陳琇玟最後強調,所有音樂在禮拜中的運用,都應該本於聖經對音樂事奉的教導,歷代志上25章1至8節中可看到委身、蒙召、受託付、謙卑受教、忠心與分工的榜樣,學習合一事奉,無論做何事都是為主做的,避免搶奪上帝的榮耀。音樂事奉需要付出時間的代價來操練,有恩賜必須加上訓練,有技巧必須以蒙上帝憐憫的心禱告,憑著信心宣告信仰。音樂不是要服事人的感覺,而是唱頌的宣講,「我們藉由音樂聆聽、感受與傳唱,用感性與悟性譜出全人的敬拜。」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