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青年比較差?

Image by Sasin Tipchai from Pixabay
◎亞克羅斯

最近國防部因為要延長教育召集訓練的年限,讓「七年級生」在網路上哀鴻遍野,甚至有人在網路上盤點了七年級生的十項衰事,引起熱烈的討論。這十項衰事多與大環境或政策有關,包含教改白老鼠、高教學歷貶值、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衝擊、2007年金融海嘯、青年就業低薪22K、房價飛漲,以及無端被人灌上「草莓族」的名號等。

然而,這些事情縱使與個人努力無直接相關,有些人仍無法用同理心看待,甚至指責他們:「只有不努力,沒有不景氣。」「沒有抗壓性,世上多的是比你辛苦的人。」可惜的是,這些話看似有幾分道理,但實際上都不怎麼安慰人,幫助也很小。不過轉念一想,這類型批評也許別有用心也說不定。

當香港青年為了社會制度的不公義挺身而出對抗政府的時候,也不乏有人將「廢青」名號加在他們身上,試圖將這些異議人士打為「就是不想努力才出來鬧事」「不好好讀書,出來鬧啥」的人。掌權者不但不回應訴求,還將問題轉移到抗爭者上面,「這些年輕人一定是被煽動的」「肯定是境外反華勢力在背後搞鬼」。這些操作看起來都十分熟悉,類似的情形早在2014年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發生過。台灣有不少名嘴、政治人物將抗議的學生打為暴亂分子,並藉由媒體扭曲、造謠、模糊議題焦點,試圖以詆毀異議人士的人格達到以人廢言的目標,讓其訴求的合理性及社會觀感大大降低。以較近期的事件來看,在長榮航空罷工事件上也能看到類似操作。

過往,台灣人民活在威權統治的恐懼下,學會了有耳無嘴、逆來順受的生存之道;執政者也習慣統治順民,要人民盲目跟從「偉大的領導者」。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新世代的人民在這樣的環境有了更多的思想,藉由民主教育學會了質疑當權者,面對不公平的制度更勇於發聲,而這些看在那些活在過去的人眼裡,都是沒有道理且蠻橫的,世代間的衝突由此而生。墨守成規或許有過來人的經驗法則,而改革創新也有越變越糟的風險,不過想要變得更好,就不得不採取行動。

對於青年世代的需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除了傾聽,並以愛心與耐心引導外,也要以自身作社會榜樣,對那些不公義發聲。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