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兒玉神學講座 籲回歸神學教育原點

【林家鴻台南報導】30多年前將林義雄住宅轉為七星中會義光教會的鄭兒玉牧師,今年滿90歲,台南神學院校友會為記念他為教會和台灣的付出,於4月23日舉辦「榮譽教授鄭兒玉牧師90歲生日感恩神學教育演講會」。

鄭家第2代鄭新姿牧師領讀聖經後,南神校友會會長陳宇全牧師以「我是好牧人」為題證道表示,古今中外,甘心為羊群犧牲自己的牧者寥寥無幾,但鄭兒玉卻在政治關懷上成就這樣的典範。從1979年美麗島事件到1980年的林宅血案,正當社會及教會因白色恐怖籠罩而人心惶惶,鄭兒玉基於信仰良心,不顧生命危險為台灣的民主、自由化付出,不只當基督徒的牧者,更成為台灣人的牧者,在苦難時代中,成為傳遞盼望與平安的奇妙見證。

「若沒有鄭兒玉,就沒有今天的王崇堯。」南神院長王崇堯牧師回憶鄭兒玉任教南神的30年間,扮演多重角色,包括歷史家、牧者、詩人、行動家。除了是教會牧者,鄭兒玉參與教會宣言起草、關心政治受難者、投入民主運動、推動首次信徒神學等,成為實踐信仰的行動家。他回憶於美國求學時,常於同鄉聚會中朗誦鄭兒玉為表達台灣人心聲而寫的詩,70到80年代間黨外運動風起雲湧時,鄭譯的〈咱要出頭天〉歌詞更激勵許多人。

鄭兒玉以「回歸立學原點」為題演講指出,神學教育不同於一般學術研究,除教授平面的社會探究,更重要的是追求立體面,與上帝啟示連結學習如何宣教,但近來長老教會的神學院卻傾向以追求學術成就為目的,甚至有人視神學研究為提升社會地位的踏板,取得學位後,寧當「教授」不願被叫牧師,鄭兒玉提醒,莫忘創校目的。

針對神學院今天多以中文(北京話)做研究,他提醒,本土化神學應回溯巴克禮時代,以族群母語做為神學思考及寫作基礎的精神,否則迷失方向。母語教育莫只是為教會禮拜需要而推動,應放眼整體台灣,建立以母語為思想基礎的「新而獨立的國家」的文化。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