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花蓮報導】一道牆,是獻給上帝的見證,是記錄文化的空間,更是族人回家的開端——’Amis(阿美)中會Matadim(馬太林)教會與’Amis(阿美)族藝術家Yosifu Kacaw(優席夫.卡照)、Mayaw(陳明智)等人合作,將教會旁的破舊牆籬重建為「藝術牆」,並在11月1日上午舉辦揭幕記者會;適逢主日,Matadim教會亦於會前舉行「感恩節暨獻藝術牆感恩禮拜」。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禮拜中,身著傳統服飾的會友們準時就坐,Matadim教會傳道師’Ilid Fadah(乙栗・法腊哈)持金黃稻穗、以族語吟唱宣召;而講台前擺滿豐富農作,感謝上帝恩典賜予各樣收穫。’Ilid引用利未記2章12至13節經文,並在信息說明各樣祭物的意義,例如油是聖靈、乳香是禱告、鹽是永恆的約,以此勉勵弟兄姊妹們在部落裡作光作鹽,讓部落更美好;今年的新春禮拜,Matadim教會便已立下「回家」的異象,「藝術牆」是部落創生的起點,讓旅外族人看見部落發展的可能,並有回家的勇氣。

(攝影/林婉婷)

揭幕記者會首先邀請Matadim部落頭目Ramid(陳昌生)以族語祈禱,接著由’Ilid率Matadim教會長執們疊12顆石頭,連結聖經記載的以色列12支派。Yosifu在致詞中以自己旅居英國蘇格蘭愛丁堡期間觀察,重申文化藝術確實可以幫助地方創生,也很高興過去被認為是次等、不入流的原住民族文化藝術日益受重視及肯定。「在地化就是國際化。」Yosifu指出,國際觀光客來台灣並非要欣賞台北101大樓,而是要欣賞在地族群文化;Yosifu哽咽呼籲族人們不要在外流浪,「回到自己的土地才有尊嚴。」期許Matadim教會藝術牆成為典範,讓族人們看見部落是有希望的。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這座牆是英國設計、台灣製造。」Yosifu介紹,藝術牆不是他一個人的工程,而是在創作團隊合作及許多人幫助下成就;除了他和Mayaw,團隊裡還有Yosifu的弟弟Adaw(阿道)和返鄉青年陳關亥。最後Yosifu強調,自己的才華是上帝賜予,藝術牆完成是榮耀上帝的名。

(攝影/林婉婷)

2年前,’Ilid來到Matadim教會服事,在同Yosifu對話中感受到他對照顧部落的熱忱,且正和’Ilid對長者和兒童事工的理念不謀而合,也成為雙方合作、藝術牆誕生的契機。藝術牆的主題是「陽光下的捕魚樂」,捕魚是’Amis族重要的傳統與文化活動,也蘊含了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Matadim部落多魚藤(Sadim),族人會將魚藤根搗爛後投入水中,利用魚藤根汁液使魚類暫時昏迷,這時就能捕捉大魚、放走小魚。牆面本身是流水起伏的外型,上頭以馬賽克磁磚拼貼出魚藤及秀姑巒溪的苦花魚、鯰魚等多種魚類圖樣,仔細看,還能看到點綴其中的啤酒瓶、磁磚碎片等素材;雖然當初是基於經費考量才有材料替換,但恰好為牆面帶來更親切、多元的設計感。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記者會當日也是文化藝術饗宴,邀請’Amis族歌手Ado’(阿洛)、Tayal(泰雅爾)族歌手蘇婭及佛朗明哥舞蹈藝術家賀連華接力演出,後備有一家一菜愛宴及全體大會舞。許多地方行政長官和民意代表亦與會表達關心;花蓮縣縣長徐榛蔚在致詞中坦言,部落創生在法律與行政上仍有挑戰、需要中央與地方共同克服,但Matadim部落這個小小的部落,卻能因為藝術牆揭幕而吸引這麼多族人、旅客與媒體關注,「相信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Yosifu所開設的文化藝術休閒空間「部落皇后」就位在Matadim教會斜前方。(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