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高齡友善,而是進化的世代共好!──重陽節的靈性思考

Image by silviarita from Pixabay
◎吳信如

近幾年來,我一直投入高齡事工,對於「高齡友善」這個呼籲也沒特別去省思,覺得那是面對高齡社會理所當然的美德。然而,最近在跟一些大專生討論時,我突然想知道他們對我們這些「類高齡者」提出的「高齡友善」有什麼意見,年輕人很誠懇地提到,「高齡長輩自己是否有活出尊嚴」的問題,這恰好是我在談長者靈性關懷時經常強調的第一點:尊嚴是自己要先活出來的,不是用情緒或道德勒索來的。

年輕人舉例:在某校排隊買該校著名的牛奶時,因為供應量有限,必須一早跟那些運動的長輩們搶。年輕人表示,如果排隊公平的話也還可以接受,問題是,那些長輩會拿物品占位。我就說:「因為他們不能站太久啊!」學生說:「哪是!他們都站在外面聊天。」如果把占位的東西拿走,那些阿公阿嬤會飛也似地衝進來說:「我先到的喔!」所以學生對於這些長輩真的是感到滿滿的不爽!這是造成世代隱性衝突的一個日常點。

另外,現在也有縣市在推「高齡友善商店」讓長輩先結帳,這也沒什麼不好。但年輕人另一個觀點是:「有時候我們礙於中午休息很短趕著買午餐,時間壓力很大,而長輩時間沒有壓力,是身體有壓力。」在這樣的「高齡友善」片面呼籲下,年輕人因為道德要求不敢反應自己的需求,默默地把憤怒與壓力壓抑下來,長久之後,內心自然產生一種「排老的憤青」心境,造成世代衝突的氛圍。

壓抑的情緒不能靠道德呼籲來排解,必須靠更細緻的制度與操作設計來顧及不同世代的需求,例如年輕人也提到曾遇到很溫馨的長輩,看到他們匆忙地趕下堂課或上班,就很自在地說:「你們趕時間先買,我們有時間可以等。」這是一種文明的社會進化,誰說高齡社會都是負面問題?誰說長者不能實行「我OK,你先買」?這是長者尊嚴的表現,也是長者參與社會貢獻的日常方法,不一定要做什麼不得了的「大志工」,好好地活出長者尊嚴,就是對社會的祝福。

尊嚴來自「自主」,德文中是Selbstbestimmen,意思就是「我可以決定,對我而言正確合宜的事」。這有三個要素:第一,「我可以決定」有自由意志、有鬥志,願意承擔決定的責任;第二,「對我而言」,社會不該用一致性的標準與道德要求、規範行為者。「我OK,你先排」「我OK,給你坐」,應該由行為者決定我什麼時候OK,什麼時候不OK,也應該要互相體諒與包容對方的不OK,不一定是年齡的標準;第三,「正確、合宜」的事,這就需要充分的自我認識,到底這是「正確、合宜」的做法與態度嗎?我內心覺得如何?

社會整體靈性的成長,就是高齡社會的貢獻之一。要達到的是「世代共好」,而不只是片面的「高齡友善」。因為高齡社會的壓力,不只是在高齡者身上,也在即將要負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年輕世代身上,誰說高齡者一定要「被友善」?高齡者的包容、同理與智慧不就是高齡者最大的靈性優勢嗎?當然,前提就在於,長者是否能先認識自己這個年齡階段的限制與優點,接納限制、發揮優點,才能活出尊嚴,也才能真正的活力老化。這就是「長者靈性強化」的重要性,長者不能只強化肌肉,還要強化靈性! (作者為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