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提供/新竹聖經學院

【林宜瑩專題報導】因受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5屆總會常置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案並決議,將更改第66屆總會通常議會的開會地點,從原本的馬偕紀念醫院改為新竹聖經學院,開會時間預定在2021年4月20至23日。

原來,竹聖今年3月3日舉行開工禮拜,將原本老舊、停用多年的游泳池,改建成一個「多功能活動中心」(又稱為「運動休憩中心」),並命名為「築聖館」,8月12日舉行峻工禮拜,可提供教會界舉辦各種大型聚會、活動與球賽,竹聖期望未來的總會議長盃桌球賽、教會野外禮拜、培靈會或特會,都可以來築聖館舉行。

築聖館占地250坪,若僅擺椅子可容納700至800人,加上桌子則可容納400人。裡面也有一個會議室,包括投影機、麥克風及音響一應俱全,另外還有健身房,提供各式運動器材,並設有淋浴換洗更衣的空間。再加上竹聖其他建物有許多教室,可提供教會長執訓練會、教會機構董事會開會,或是總會通常議會期間分組開會使用,因而獲得總委會青睞,再次成為總會通常議會舉辦的場地。

相片提供/新竹聖經學院

30多年來,竹聖的游泳池曾是新竹縣市游泳選手的搖籃,歷經法律條文的修改,以及泳池商業模式的轉變等因素,導致泳池停業多年。這次竹聖全面整修耗資2000多萬,將原本游泳池以鋼骨為支架鋪成一片平坦的室內活動場地,空調系統也全面更新,未來將成為教會界舉辦各類大型活動最適宜的場地。

1959年遷至新竹現址的聖經學院,由於房舍年久老舊,竹聖院長阮介民在2015年到任後,積極改善更新校園硬體設施、活化空間、加強裝置藝術,並投入信徒教育的再延伸,注重靈修培育課程;如今又完成築聖館的整修。未來,也將著手14、15、16宿舍(歷任院長宿舍)以及音樂系館的整修工程,讓竹聖每一寸土地都被上帝使用到。

阮介民表示,接手竹聖院長後,他致力於讓竹聖成為「聖徒相通」的場所;信徒神學培育仍是竹聖最重要的事工,未來也朝恢復招生方向努力,但是就像練武要把馬步扎穩一樣,須將竹聖軟硬體先預備好,因此第一步先把教室、學生宿舍、活動中心等硬體改善好,接著就會增聘教學行政及專科老師,等一切就緒就能恢復招生、重新辦學。

阮介民強調,之所以將多功能活動中心命名為築聖館,就是希望能將竹聖「築成神聖」處所,他期望透過築聖館讓人在裡頭可以跑跑跳跳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也可以做禮拜,透過神的愛讓信徒受裝備教育,先堅固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亦可開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關係,一起同工服事這世代,讓台灣未來成為有神盼望的寶島。因此,築聖館的英文叫做「Vivification」,象徵宗教改革一種成聖的觀念,簡稱「Vivi」,在希臘文中的「Vi」代表數字6,阮介民說,「Vivi」兩個6是12,12代表十二支派,也是耶穌的十二門徒,「12」也是一個完全的數字,盼望築聖館能成為眾基督徒的祝福。

目前竹聖也有仁光幼兒園、信徒服務中心、靈修教育中心及行政、總務等52名同工,每年經常費須6700萬元,其中約800至1000萬元是每年9月「聖經學院奉獻主日」時由眾教會奉獻,其餘必須靠眾教會兄姊來到竹聖租借場地、住宿奉獻來支持,因此竹聖很歡迎主內牧長兄姊的到來,一起浸沐在主的恩光中。


相片提供/新竹聖經學院

【林宜瑩專題報導】「新竹聖經學院有4R,Rest(休息)、Relationship(關係)、Renewal(更新)、Recreation(喜樂地再創造)。」新竹聖經學院院長阮介民表示,竹聖有兩萬坪校地,有很好的住宿、餐飲,讓人來這能充分休息,這就是Rest;透過信徒教育、靈性課程、靈修環境,讓人與神之間建立親密關係,進而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這是Relationship;也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藉由耶穌犧牲的救恩,讓人重新得力,這是Renewal。

至於Recreation(喜樂地再創造),阮介民解釋,每個人的存在是Being,「人」的英文是Human Being,可是許多人都太強調Doing(做),在教會裡,很多人也都看重許多的事工,卻忽略了要先有Being的存在,之後才會有Doing,因此,人唯有Recreation(喜樂地再創造),才會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如此之後的Doing才有意義。

相片提供/新竹聖經學院

阮介民說,若沒有上帝向亞當吹了那一口屬靈氣息,讓他成了有靈的活人,人就沒有Being的價值,在亞當有了那一口氣後,他才能Doing管理伊甸園。因此,竹聖致力於讓基督徒不斷地檢視自己的生命是否與上帝同在,是否感恩於上帝的恩典,如此才能Doing各種不同面向的事工,許多的事工形成組織(教會)。他直言,很多事奉上帝的人都太專注於Doing,卻常常忽略應回頭檢視自己存在的意義,應該是要與神有很親密的連結。

阮介民說,竹聖看重的是人的存在,不是事工的Doing,生命若有價值,所做的就有意義;反之,事工做再多則毫無意義。結果這世界卻叫我們一直做,用價格換算人存在的價值,而基督教的信仰、教育,就是在對抗這世界本末倒置、錯誤的價值觀,當初耶穌來到這世界,豈不也是這樣在對付、轉變這世界的謬誤嗎?

阮介民引用〈主禱文〉:「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同樣的,他也是期望「上帝的旨意行在竹聖,如同行在天上」,以此來期勉自己。他說,2019年總統蔡英文曾到竹聖拜訪,一下車就跟他與新竹市長林志堅說:「我怎麼不知道新竹有這麼漂亮的地方?」當時竹聖的欒樹花盛開,讓整個園區非常令人驚豔,當時阮介民心想:「竹聖是屬上帝國的,也難怪蔡英文會羨慕上帝國的美好。」

相片提供/新竹聖經學院

阮介民表示,竹聖設立靈性教育研習所,就是看重信徒的教育、培育,除提供心理諮商、靈命培育、長執同工訓練、生態靈修等各種課程可讓信徒選擇外,也很歡迎個人的避靜,讓信徒暫時離開職場或日常生活緊張喧囂的環境,前來竹聖透過讀經、禱告、默想、漫步,享受片刻與上帝親近的靜謐,甚至推出「一泊三食」或「二泊六食」優惠方案,原則至今年底為止,讓人在疫情中,珍惜並把握自己與上主獨處的時間。

另外竹聖也提供牧者在職進修,成為堅固個人靈性的後勤補給,除有釋經與講道、牧養關顧等課程,讓牧者在牧會第一線工作後獲得4R的祝福。阮介民說,很多牧者到竹聖來會分享自己的景況,也會與他一起祈禱,這就是使徒信經說的「聖徒相通」,讓牧者們被上帝的愛再次充滿、重新得力。

 


相片提供/新竹聖經學院

【林宜瑩專題報導】位在新竹市高峰路56號的新竹聖經學院,大門口一進去,左邊除有警衛室,也有辦學績優的仁光幼兒園,右邊第一處停車場後就是信徒大樓,經過圓環的右側,是C棟的賜瑞樓跟B棟納德樓,位在B、C棟中間,有一個台灣圖像的花圃,再往前走到底就是外觀為清水模建築特色的教育大樓,往右一拐,右側便是剛整修完成、占地250坪以上的築聖館。

竹聖的左半邊有一條「約旦河」,從仁光幼兒園旁的窄門橋過河後,左轉兩側除了員工宿舍外,還有A棟靈修會館,走到底就是一片大草地,便能看見由石板鋪成的人字形小路。

信徒大樓的地下一樓是餐廳,一樓有雙連廳與迎賓櫃台,二樓米麗華廳是寬敞的禮拜堂,三樓以上有三人、四人、六人的房間格局,頂樓還有一個超大、有雨遮的活動空間,透過防墜鐵絲網可以360度將竹聖占地2萬坪的校園盡收眼底;教育大樓一樓有圖書館、藝術靈修教室及行政辦公室,地下一樓、二、三樓每層都有數間教室,在三樓公共空間後方則有馬槽裝置藝術空間,五樓則是國際會議廳。

竹聖餐廳聘有專業廚師,每桌六菜一湯有2000跟3000元的選擇;住宿每晚從單人房1500至1800元,雙人房1800元、三人房2100元、四人房2400元、到六人房2700元,主要是提供教會牧長信徒前來靈修、參加活動之用,長老教會本宗牧長與教會團體均有不同折扣,也會推出優惠方案。

近五年竹聖大幅整修、改善衛浴、寢具、冷氣設備後,住宿品質已相當不錯。今年也耗費30萬元全面改成五星級飯店才會使用的羽絨枕,目的就是要讓人睡得安心。


相片提供/新竹聖經學院

【林宜瑩專題報導】新竹聖經學院2020學年度靈性教育研習所課程,共分四個梯次。首先,邀請美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約翰(John S. McCall)牧師在9月初開辦「與耶穌相遇──來喝活水」靈修課程,以「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翰福音7章37b~38節)為核心,幫助台灣的牧傳在牧會過程找回初心,用全新方式為往後服事勾勒出清楚異象。

馬約翰帶領與會的牧者、傳道師,一起發掘不同方式檢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突破瓶頸;討論如何用創意餵養基督的羊群,並鼓勵眾人不斷在信心和愛心上成長茁壯。而竹聖在規劃此靈修課程時,是以祝福牧傳和被牧養的教會為最終目的,期望結束課程後讓大家帶著新異象、新盼望、新力量回到教會和牧家家庭,帶出新的生活和服事。

第二梯次是在10月25日晚上開始至27日中午,由「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區執行長莊信德牧師,以「一點都沒有用途的『神學』遇上大有前途的『教會』:系統神學視域下的教會建造」為題,透過系統神學了解教會生活與神學之間的關聯,也會引導與會者分析自己教會的各項聚會、事工,找到所做的與信仰之間的關連與神學上的意涵。

第三梯次的「神聖空間之美:教會藝術與事工」課程,從11月22日晚上7點至11月24日中午,則邀請台灣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林書琦擔任講員,在圖像氾濫的年代,讓教會事奉者透過意象、圖像和創意投入自己的教會牧養,透過藝術史、美學和教牧的觀點,嘗試為教會生活提供多元觀察角度與牧養模式。

第四梯次則是在2021年1月10日晚上7點至1月12日中午,邀請前台灣大學醫院精神科醫師、七星中會和平教會牧師、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蔡茂堂,以「不可不知:鬼附與精神病之辨識與牧養牧師」為題,就鬼靈現象在18世紀的理性科學主義興起後,似乎從西方現代文明社會中式微,卻在開發中的宣教工場及後現代多元社會中方興未艾。他會帶領大家討論,到底教會應如何看待與處理有關鬼靈現象相關的種種問題,上述二至四梯次的靈修課程。詳洽03-521-7125#107賴弟兄。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專題報導】位在新竹聖經學院教育大樓三樓中庭後方,有一處常年設置的「馬槽前的默想」靈修角落,可將代禱事項用小紙片寫下來並掛在馬槽上,竹聖的牧長會不定期為紙片上的項目代禱,真正落實「有人在為你禱告」的信仰教導。

馬槽前的默想裝置藝術空間,主要為了呈現「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1章14節a)聖經的真諦。神學家潘霍華曾說,相較於世人追求名聲、地位、尊榮、財富與權勢,上帝情願降卑、忘掉自我,只為了人們在這條道路上與祂相遇。

另外,在竹聖若沿著「約旦河」漫步,可沉浸在樹蔭與草地散發的芬多精中,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上帝創造大自然之美。在信徒訓練大樓B、C棟宿舍前的花圃中,則有用樹叢設計出的台灣圖像,當眾人圍著這花圃為台灣祈禱時,會有更多愛台灣的真實感受。

在竹聖約旦河對岸的盡頭,會看到一條石板路,走到底卻是盡頭,只能再往回走,而這人型石板路是竹聖院長阮介民特別設計的,「為要讓人知道自己是有限的,遇到盡頭回頭走時,懂得把自己交託給上帝。」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專題報導】Bunun(布農)族的Pinad Veneng(彼娜得‧斐寧),因嫁給Payuan(排灣)族的牧師,因此Pinad是她Bunun族名,Veneng則是Payuan名;從小她便喜愛畫畫及手工藝,作品多有濃濃原住民鮮豔的用色及強烈明顯的線條,很多人稱她為素人畫家。她則喜歡自稱為「穌人」畫家,因她創作來自於對基督信仰最原始真誠的感動。

Pinad Veneng很多作品都存放、展列在新竹聖經學院的藝術靈修教室,尤其是她第一幅《最後晚餐》之後,於一年內完成33幅有關耶穌生平的畫作,包括聖母馬利亞受聖孕、耶穌喜愛與小孩同在、耶穌對門徒的教導、耶穌受苦被釘十架,死而復活的神蹟、升天與父同坐等,且每幅畫作都有相對應的聖經經節,透過圖文對照,可讓人從中窺見上帝要向人說的話。

攝影/林宜瑩

由於藝術靈修教室的空間限制,加上必須考量讓人賞畫時的安全距離,每次只能展出20餘幅作品,不過在竹聖老師周秀雲設計、規劃下,木質牆面後面其實還收藏Pinad Veneng其餘20多幅的畫作,竹聖透過定時輪換的展覽,讓人每次透過藝術靈修時有不同的感受。

竹聖在取得Pinad Veneng授權後,也將其畫作製作成精美明信片套組及復刻畫,相關洽購事宜可逕向竹聖詢問。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專題報導】一走進新竹聖經學院教育大樓,會看到一樓大廳的地上畫了一個很像迷宮的圓形圖案,很少人知道其用途。其實這是一個「禱告圈」,又稱為「明陣」,這是一種古老的靈修路徑(spiritual pathway),在中古時期深受基督徒的歡迎。如今,生活於忙碌步調的現代人,更需要這樣的禱告方式來沉澱一下自己。

所謂的禱告圈,跟走迷宮不一樣,迷宮會讓人走進死胡同裡,可是禱告圈只有一條路徑,會讓人走進最核心之處。走禱告圈並沒有絕對的方式、步驟或速度,只要帶著完全開放的心,試著讓自己與主同行,就能讓心中的思緒浮現。在走禱告圈前,心先安靜下來,然後默想:走這趟旅程時有什麼要感謝?有什麼要禱告?也可以先默想一段聖經經文,再展開走禱告圈之旅。

在走禱告圈的過程中會發現,好像快到「中心」(意表上帝所在之處)了,可是一拐彎,又似乎離中心越來越遠,就在這樣忽近忽遠過程中,體會到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似乎也一樣。不過,最終還是會站在象徵上帝之處的中心點,這時,可以好好停留一下,向上帝祈禱、對話或感恩,之後再從中心點走回出發點,再以禱告來結束這段靈修旅程。

在歐美,禱告圈可能是矮樹叢或石頭砌成,也可能是一大塊帆布製成可攜式的明陣,而這樣的禱告方式起源於第4、5世紀,也不是天主教特有的。現今很多美國長老教會,只要地方夠大都會設置禱告圈,台灣的基督徒也可以到竹聖的親自來走一次禱告圈,在過程中您可親身領受上帝的恩典、慈愛與祝福,獲得心意更新、重新得力的確據。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