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石座談會 台港談自由的回顧與向望

(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台南報導】「穿石Surmount 台南篇/香港騷動年代——抗志」展覽團隊舉辦的第2場系列座談「台港對話──自由的回顧與向望」,11月7日下午於台南神學院禮拜堂登場,邀請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及台南香港關注組成員曉琳對談,並由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劉璐娜主持。雖然因為颱風逼近導致天候不佳,仍吸引不少民眾參與,許多地方人權組織亦熱情相挺。

延伸閱讀:滴水穿石 流水革命 香港抗爭展在台南神學院舊圖書館

談到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以及近日美國總統大選,鄭竹梅認為持續關注社會議題及國際情勢發展非常重要,「不管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如何,對方一定先顧及自己國家的利益,台灣的利益只有台灣人可以保護。」 吳怡農認為,民主政治本來就會有政黨輪替,切莫受媒體操作影響,台灣過去一直都是美國政策上的夥伴,國際處境也已今非昔比,大家毋須焦慮,個人能做的也許有限,心平氣和地跨出同溫層溝通,就是很好的開始。

(攝影/張原境)

曉琳則強調,中國即是趁香港人不關心政治時開始滲透,如今許多行業的領導者、學校校長、企業與媒體都已染紅,毋須飛彈即可慢慢吞併。

同是1980世代的3位與談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鄭竹梅表示,自己直到父親鄭南榕逝世20週年,方開始思考父親自焚對於自己的意義,而太陽花學運爆發與李明哲被中國拘捕事件,讓她認真地思考身為台灣人的認同,並試圖讓更多人理解台灣的民主並非一蹴可幾。

曉琳在2017年來到台灣,當時香港政治氣氛正面臨雨傘運動後的低潮,她覺得自己好像離開一個病人而感到內疚,然而當時朋友鼓勵她在海外仍然可以出力做事,於是反送中運動爆發時,她便在台灣努力動員聲援香港,盼讓更多台灣人理解香港的局勢。曉琳表示,反送中至今已有上萬個港人被捕,其中4000名是學生,更有一位年僅17歲的青年被判刑4年。

吳怡農自小即知道父親吳乃德被冠上「台獨分子」及「思想不正確」的標籤,因而工作碰壁多年,這樣的經歷讓他理解,談論自我核心價值與現實之間的難以兼顧。曾在香港工作十多年的他指出,過去全世界都相信中國未來在國際社會可以扮演積極正面的角色,然而就像台灣的民主並非一夕完成,一個社會的衰退也是逐步發生。面對令人失望的處境,對於一個地方的愛,會使人決定離開或參與,然而若持續行動,將能一點一滴地產生改變。

(攝影/張原境)

論及為何台灣人要關注香港?曉琳表示,台灣民主歷程讓身處黑暗的香港人看到曙光,提供經驗借鑑,她引用鄭南榕的名言「你不可能永遠當觀眾」指出,如今香港已然成了主角,大家多有抗爭不會在短期內結束的心理準備。

最近剛閱覽完自身家族在過去威權時期被監控檔案的鄭竹梅表示,香港現在的處境讓人有種於心不忍的即視感,即便現在身處民主安全的台灣社會,仍需理解並回顧歷史,社會的心防就是最好的國防。

吳怡農點出,若從理性的觀點分析,台港是面對同一個政權壓迫的命運共同體;若從感性的角度切入,許多台灣人都跟香港有所交流,當然要關注在乎。

回應時有民眾詢問曉琳,如何在小孩成長過程中訴說香港歷史,曉琳表示這個問題她仍在思考,當中牽涉許多情緒,然而相較於自己,身在香港的朋友更痛苦,「看到小朋友在喊光復香港,真的太心痛了。」

「穿石Surmount 台南篇」將於台南神學院舊圖書館2、3樓展出至12月9日,歡迎前往觀賞。

(攝影/張原境)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