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歧視的傷害

Image by Clker-Free-Vector-Images from Pixabay
 ◎粉紅餅乾 

自從遠古時代開始,人類的生活經驗就脫離不了 「區別、劃分」的行為,因為可以辨識敵我、判斷安危、尋找相同的群體來增加生存的機會。然而時至現今,這種區別的行為卻可能潛藏著歧視的危險。在今年的防疫高峰期,不少國家的醫護人員因著呼吸器的不足,被迫在病人之間做出抉擇,甚至也有高齡者自願放棄呼吸器給更有希望痊癒的人。我相信抉擇的醫護人員是痛苦的,但這不得不的抉擇隱含著歧視與對人生命價值的判斷。而實際上誰痊癒的希望比較大,除了上帝之外又有誰說得準?

現代社會中無處不潛藏著區別所造成的歧視,以學校的入學招生為例,申請者通常遠遠多於錄取的名額,「如何給學生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是學校的責任。目前研究所入學招生區分為推甄與考試聯招兩種管道,推甄基本上以審查為主,而學業成績審查就免不了必須同時考慮申請者的成績表現與學校的教學訓練情況;因此,多少會將學校與科系的標籤貼到申請者身上,但是用心審查者的目的都是希望給予申請者盡量公平的評價。而考試聯招則傾向於提供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管道,讓學生可以透過自身的努力來脫離學校與科系的標籤,藉由考試成績得到改變被標籤化的狀態。

就筆者的經驗而言,兩種管道招收的學生都會有表現優與劣的研究生,有頂尖大學畢業卻表現不佳的研究生,也有私校畢業卻表現極佳的研究生。然而卻有頂尖大學的教授將非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完全標籤化,用「洗學歷」甚至「混血亂象嚴重影響學術品質」來評斷考試聯招管道所錄取的研究生,將學生過去的學習歷程永久標籤化如同血統一般,實在令人難以苟同,且研究生並非僅為了學術品質而存在。

我不是認為我們不需在職責上盡到「區別、劃分」的責任,但是如何拿捏分寸、如何避免有意或是潛意識下的歧視,就是我們必須謹慎的責任。脫離歧視的傷害應由教會與基督徒做起,特別是我們處在非基督教文化的社會中;例如教會對待會友是否有不同的標準?徵人是否潛藏歧視?基督徒是否在職場上避免各種層面的歧視他人?雖然我們歧視造成的傷害通常不如歷史上重大的歧視傷害(如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盧安達對圖西族的屠殺),但是別忘了歷史的大惡都是由小惡開始累積的。 (作者為基督徒、大學教授)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