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讀經筆記】一位祭司之子的呼聲

 ◎林書弘(台中大專東海長青畢契) 

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領袖們說服約阿施王附和他們的主意。於是人民不在上主的聖殿敬拜他們祖宗的上帝,而去拜亞舍拉女神和其他柱像。他們所犯的罪激起上主對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忿怒。上主派先知警告他們,要他們歸向祂,可是人民不聽。後來,上帝的靈支配耶何耶大祭司的兒子撒迦利亞;他就站在人民看得見他的地方,呼喊說:「上帝問:你們為什麼違背上主的命令而招致災禍?你們離棄了上主,所以祂也要離棄你們!」約阿施王參與陷害撒迦利亞的陰謀;他命令人民在聖殿的院子裡用石頭把撒迦利亞打死。(歷代志下24章17~21節,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如果我們對記載以色列聯合王國分裂成南北國後的歷史書列王紀與歷代志略有概念的話,便會知道這兩國的歷任國王行事毀譽參半。南北國均位於帝國邊陲,除彼此關係不和睦外,也深受外來勢力侵略的威脅,因此陷入紛亂不斷的循環之中。

當時以色列的王國政局是屬於政教合一的模式,也就是舊約學者華特‧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1933年~)提出的「聖殿─王室─先知制衡」時期,很明顯與當今的世俗化時代不同,更遑論非基督教土壤的亞洲眾文化,因此在詮釋與運用上需要格外謹慎。

這段經文講述著耶何耶大祭司去世後,猶大王約阿施受慫恿,廢棄了祭司早先的改革,重新敬拜偶像,使得上主憤怒,因而派遣先知警告,並讓祂的靈降在撒迦利亞身上向人民呼喊回歸正道。然而。人們卻打死了這位祭司之子,在這當中,約阿施王就是幕後黑手。

台灣特殊的歷史脈絡與政治處境,使得我們習於將南北國歷史直接套用至當今現況,認為自身就是受到欺負的受害者,抨擊特定帝國對台的種種作為。但值得反思的是,面對台灣社會的處境,我們是否就是造成壓迫的加害者一員?我們是否與「愛無國界」的信仰精神背道而馳?甚至,我們是否跟猶大人民一樣,在聖殿裡意圖阻止並扼殺改革的呼聲?

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猶大王約阿施是受膏立的王,他雖在耶何耶大去世後便走了歪路,但撒迦利亞依然挺身而出傳遞上主的訊息。當今的基督教會社群能否站穩信仰的高度,有智慧地監督政府的施政,並勇於對社會結構性的不公義提出批判?

前香港信義宗神學院舊約副教授蔡定邦指出,舊約的公共論述帶給我們一個啟示:當代的基督教會與基督徒莫以特定的道德價值強加於社會之上,而是必須重新思考自身在現代多元社會的角色與任務。讓我們負起責任,當個不願沉默不語,但也非隨民粹起舞,為公義發聲的「先知」。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