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得之於部落,回饋於部落

專訪

排灣中會總幹事&產發幹事 Ljegean Tudalimaw & Kuljelje Tjavutiling

採訪◎林婉婷

原住民族產業發展的異象

 

為幫助屬下教會及會友們的優質農作物與工藝品讓更多人所知道,Payuan(排灣)中會於臉書成立「排灣中會產業發展委員會」粉絲專頁,發布產品資訊。本文專訪Payuan中會總幹事Ljegean Tudalimaw(樂歌安‧督達里茂)牧師和產發幹事Kuljelje Tjavutiling(陳聖華)牧師,談兩人對原住民族產業發展議題的看見、期盼與反思。

教會關心產發,幫助小農

談到教會何時開始關心產發,Ljegean回憶,約莫在2006年,Payuan中會討論《十年宣教白皮書》時,注意到產業發展領域的需要;事實上,當時公部門熱衷舉辦文化產業相關培訓,有了產品,卻缺乏銷售管道。2007年,於中會議會通過、成立產業發展委員會;初期以觀摩為主要任務,認識各地方的銷售運作與模式。對此,Kuljelje坦言,委員們是牧者,不是專業人員,且忙於牧會,很難完全打通。

2017年,Payuan中會舉辦宣教大會,共議《五年宣教計畫》,後又將因應莫拉克風災而設的「社福幹事」,轉型成為產發及協會幹事,成為專責人員;接下來亦開始網路工作,將這些年間所搜集的商家資訊上傳、轉發,供讀者自行閱讀,並直接和商家取得聯繫。Uljelje表示,部落不少咖啡和紅藜產業,都有公部門介入、協助銷售,但相對地,小農的生存就困難許多,中會所做的就是幫助這些小農戶,「雖然不大,但是盡棉薄之力。」他說明,中會的角色是同小農們建立良好互動與關係,幫助他們推銷產品,也提升品質、包裝、銷售等自我管理,不是要取代或挖角。這之中最重要的是「連結資源」,包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和地方教會。

2019年,Payuan中會舉辦中會設立55週年感恩禮拜,當時會場外設置約25家攤位;此外,在定期會議中也設置攤位,開放給小農和手工藝創作者寄賣,中會酌收三成行政管理費,讓商家們在銷售商品之外,也學習如何經營生意。近期,中會也期待能展開生命事業(禮儀事業)相關規劃工作。Kuljelje指出,一方面是看見部落文化被外來文化稀釋,甚至有錯誤見解,連基督徒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是有鑑於喪家若對禮儀不夠了解,可能會被禮儀公司為了利益而牽著走,無疑是二度傷害,因此期望建立教會的生命事業,在陪伴喪家面對死亡的同時,也能重建信仰觀念。

善用網路平台,述說產發宣教故事

「懂的人永遠提早一步,可以去爭取到曝光機會。」處於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Kuljelje認為,很多長輩的商品完全不輸年輕一代,但他們在資訊取得就比較晚;他看到有年輕人透過網路分享原鄉美食,確實都會引起迴響。Ljegean則提出觀察,雖然建立網路平台,但還是要從瀏覽率、追蹤數等去檢查能見度是否足夠,也應該了解真正留言詢問與訂購者有多少,才能確定中會的宣傳平台是否發揮功能。

對於教會關心產發及提倡產業宣教而帶來不同立場及論述,Ljegean表示,許多行動背後都有故事,例如Ciusinglun(中心崙)教會以販售芒果乾籌措課輔班經費,Tjauvuuvulj(內文)教會以銷售蕗蕎和山蘇作為文化健康站經費,「這些是出自宣教的動機。」她建議,事工和產業要平衡,意義和故事要有深度,否則就容易淪為單純的商業行為,不具有見證性質,「產發最重要的還是說故事。」

Kuljelje則表示,牧者在部落、在教會,要體恤會友、照顧他們的生活,相信幫助會友改善經濟條件,對他們的教會生活與信仰生命也能有所提升。他指出,「產業」對原住民族而言不只是營利,更是蘊含傳統文化、智慧及分享的精神,強調中會協助產發,是為了解決農民遭遇的問題,不是為了讓他們財富萬貫,這些觀念的建立都很重要。

相片提供/Ayum、賴春菊、林婉婷
達瓦蘭彩布工坊    口述◎Ayum  整理◎林曉盈

峰迴路轉,一切都是上帝最好安排

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帶來強風豪雨,讓位在深山的達瓦蘭部落岌岌可危,許多人因此緊急撤離家園,這當中也包括達瓦蘭彩布工坊的創立者Ayum。八八水災之後,部落族人搬到瑪家鄉展開新生活,Ayum和她的工作坊也在這兒安頓下來。11年過去,當初的Ayum,只想藉由教授部落婦女排灣族織品技藝增加她們的收入,如今的她既要製作產品,又要向通路提案簡報,雖然不免有些分身乏術,但曾經的危機變成轉機,勇於嘗試的她覺得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從小傳承家族織品技藝,成年後向外學習現代技法

排灣族的女孩子一定要學會刺繡和編織,因為少女成年、結婚的時候,父母親通常會親自為她們做一套排灣族傳統的服飾,作為慶典時的盛裝。我的家人手工藝都很不錯,所以從小母親就會要求我們,寒暑假別人到外面打工,我們則是留在家裡做傳統服。小時候覺得做這個很難,有時候甚至得一整天都坐在那裡縫,讓小孩子定下心來是比較困難的事。

讀書時我選擇家政科,畢業後做的也是裁縫工作。後來剛好輔仁大學和原民會合辦「台灣原住民傳統染織工藝師資培訓計畫」,每個原住民族只有一個名額,我很幸運地入選了。兩年的課程,我學了刺繡、拼布、織染技術,這裡學到的知識及技術和部落的很不同,是屬於比較現代的方式。

Ayum擔任勞委會職訓課程講師(前排左一)。
達瓦蘭彩布工坊 logo「Ayum」。

 學成後歸鄉開班,教授部落婦女一技之長

上完課後我回去部落,一方面覺得自己終究要回到從小成長的地方,把所學和老人家的智慧做結合,另一方面是想把這樣的技藝教給部落婦女,因為她們很多人都是為了照顧老人家或小孩,沒法到外面工作,因此希望她們可以增加一點收入。

後來成立工作室,我一邊向縣政府或鄉公所申請開課計畫,讓部落婦女學習織品技術,一邊聘請學成後的她們接代工。一切看似理想,不過我們不可能一直透過這樣的短期計畫支撐工作室,經濟層面上對部落婦女的助益也不大,充其量只能讓她們擁有一點技術而已。

Ayum教導學員縫製技術。

 中國繡便宜回銷造成打擊,莫拉克危機帶來「嫄」轉機

當時,發生另外一件雪上加霜的事,就是台灣商人把排灣族的圖騰交給中國,請他們代工做成半成品或成品(稱為「大陸繡」),然後再以便宜的價格大量回銷台灣。我們的代工比較貴,導致很多工作室不用我們的東西,對我們造成很大打擊。即使別人選擇大陸繡,但我還是堅持,再怎樣都要用台灣原住民自己完成的作品。

2009年8月初,中度颱風莫拉克侵台,降下超大豪雨,我們的工作室不得不從原鄉搬到瑪家鄉。雖然遭逢天災,卻讓婦女權益基金會看見我們,並伸出援手。她們開啟「嫄」計畫,提供許多協助,包括用部落圖騰設計新產品、通路接洽、建立品牌,訂單因此較穩定。資金方面原本捉襟見肘,甚至買材料都有很大的問題,但她們連材料也先幫我們備好,產品賣出去有收入,她們也只扣取材料費,對我們幫助很大。

達瓦蘭彩布工坊作品

 遇到困難不放棄,萬事互相效力

「嫄」計畫最主要的目的,是扶持像我們這樣的工作室自立,理所當然,我們也不能一直依賴。於是,去年我們開始試著向松山文創園區的松菸小賣所提計畫、做報告,計畫怎麼寫,她們都有協助,上台報告時也陪我一起。工作室的正式人力只有兩人,我既要生產又要負責通路,實在吃不消。「嫄」的同仁知道我們的困境,所以跟學校提合作,請學生協助我們網路平台銷售的事。科技日新月異,我知道一定要再提升自己的技術,所以2015年到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進修,去年畢業。

在工作上,我對品質很要求,聽到客人回饋:「這一看就知道是你們工作室的!」我就覺得很感動,能做到這樣也就夠了。因為和部落婦女互相扶持、承擔,所以很快完成作品,喜悅當然也加倍。萬事互相效力!這也是我很喜歡「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這句經文的原因。個性上,我是一個樂觀的人,遇到困難從沒想過放棄,因為我非常信任上帝,我相信萬事一定有祂最好的安排。像八八水災這樣的難關,我也秉持這樣的心態,後來遇到婦女權益基金會,讓危機變成轉機,這一路走來,我何德何能,所以「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

   達瓦蘭彩布工坊
 地址: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和平路二段61巷5號
 實體販售:松菸小賣所(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網路販售:嫄台灣(www.tiws.org.tw/products.php)

 


都拉巴拉斯皮雕工坊    口述◎賴春菊 整理◎林曉盈

走出幽谷,經歷滿滿恩典祝福

已經年過半百的賴春菊,排灣族名Duku,都拉巴拉斯是她的家族姓氏。賴春菊除了是皮雕工藝老師,同時也是都拉巴拉斯皮雕工坊的創立者,15年的皮雕工作磨出她的好手藝,要買她的藝品,大部分沒有現貨,甚至有的要等上一、兩年。或許你以為她是皮雕工藝的天生好手,但其實一開始是誤打誤撞,才開啟了日後的皮雕路。或許你以為她自此一帆風順,其實她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不過,也正因為有這些磕磕碰碰,才有今日的輝煌榮光。

 

都拉巴拉斯皮雕工坊成立15年了,我完全沒想過後來它會變成這個樣子。剛開始只有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人員也只有我一個;現在增加到三個人,外面還有兩個人幫忙縫製,每天忙到昏天暗地。

 誤打誤撞走上皮雕之路

會走上皮雕這條路,其實是偶然。快40歲的時候,為了生病的女兒,我把工作辭掉,專心照顧,沒想到最後她仍然敵不過病魔,離開人世。一直沉浸在悲傷中的我,好長一段時間走不出傷痛,朋友不忍心見我意志消沉,遊說我參加勞委會的課程。

我喜歡琉璃珠,本來打算學刺繡和珠繡,沒想到琉璃珠的名額已滿,只好改報皮雕課。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5點,持續學了兩個月,才發現原來上課畫的圖畫,就是從小聽阿公阿嬤所講述的古老故事!皮雕工藝不僅可以把這些故事融入其中,結合商品也可以讓它生活化與藝術化,而它的每個圖騰都有代表的意涵。我愈做愈有興趣,開始找相關書籍自學,也觀摩別人的作品、揣測他們的想法和做法,激發出創意。

 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

壁掛飾品。

結業後,我在哥哥提議下開了工作室,也向縣政府申請計畫、開班授課。當時我的技術並不純熟,到了成果展時,學員的包包車得歪歪斜斜,縫隙也太大,縣政府長官來視察時說:「妳們這樣的作品應該不會有人要!」我鼓起勇氣跟他說,為了讓我更進步,請他再給我機會,我一定會做得更好。後來,這位長官真的又給了我開班的機會。

另外一次,是我的原料商從台北南下屏東拜訪皮雕工作坊,看到我的開班作品,劈頭就說:「妳這樣怎麼行!」說完後,他立刻教了我半個小時的打版。我照著這個方法,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失誤。到下一次開班時,我用原料商教我的方法指導學員,成果展時,縣府長官看了嚇一跳,說:「妳怎麼會進步這麼快!」

在皮雕工作上,也不是沒遇到挫折。以前為了讓商品被看見,有人跟我說要拿我的東西去賣,等賣了錢再交給我。結果,對方叫我做了10多萬元的東西,作品交給他,就從此不見人影。後來我學到教訓,規定客人要來拿貨的話,一定要先付訂金。

 作品融入排灣族圖騰成特色

都拉巴拉斯皮雕工坊作品
學員作品零錢包及皮帶。

排灣族的圖騰,例如:羽毛、百合、蝴蝶紋等,都有它們的獨特意義,排灣三寶「陶壺、琉璃珠、青銅刀」的圖紋也是,這些圖騰也經常會出現在我的作品上。

我每一次出門,就會觀察別人帶什麼樣的包包?使用什麼配件?我用心做出自己覺得好看的東西,相信別人也會覺得好看,作品自然受到喜愛。我這麼做,是想讓每個人都能藉由擁有皮雕藝品,進一步認識我們的文化。經常跟工作室下訂商品送給外國友人的台北市政府原住民委員會也常打電話跟我說:「外國的朋友非常謝謝妳,他們很喜歡妳的作品!」

 上帝恩典滿滿的,很夠用

皮雕工作坊常經接到公家機關的訂單,有些貴婦也會開名車來找我做包包,但是案件量實在太大,有人每天打電話或傳LINE問我:「什麼時候可以拿?」「我們要辦活動了,妳什麼時候要寄?」甚至也有讓客人等一、兩年的,實在不好意思。作品受到大家的肯定,我很感謝上帝,賜給我這麼多恩典。不過訂單多,工作室有些不堪負荷,我常回家之後繼續做到晚上10點,以前學皮雕是興趣,現在變成壓力。

心情沉重時我會禱告,讓我得到平靜。我也喜歡詩篇,它的啟示都是美好的。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讓我感受深刻。每次只要疲累時,我就會跟上帝說話,祂知道我的苦難,也帶領我走過陰暗的幽谷,讓我生活重返平安。我常感謝上帝,若不是祂,我什麼都不是。我要將一切的榮耀歸給祂。

皮雕DIY課程上課情形。
賴春菊擔任瑪家鄉公所舉辦的皮雕研習班講師。

■都拉巴拉斯皮雕工坊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玉泉巷1-17號
 電話:0933-621-004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