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牛肉麵之亂談起

台灣在2009年總統馬英九執政期間,與美國簽訂擴大牛肉進口議定書,當時引發不小的爭議,主要聚焦於狂牛症以及萊克多巴胺(瘦肉精)殘留問題。隨著立法院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規定禁止高風險部位進口,並依循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進行把關後,美國牛肉再次成為知名美式賣場及牛排店的主力商品。

想不到多年以後,因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在進口美豬議題上的失言,意外引發牛肉麵之亂,消費大眾突然對有「台灣國民美食」之稱的牛肉麵望之卻步,各個黨派的政治人物則紛紛大啖牛肉麵,希望重振消費者信心,幫助業者度過這場天外飛來的橫禍。

為何在食用美牛多年之後,台灣民眾仍有這麼大的恐慌?究其原因,可能來自於對真相的不了解。不關心政治經貿議題的消費者,或許從以前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食用的美牛,可能有合法的萊克多巴胺殘留;曾關心此議題的消費者,雖然認為安全應該無虞,但在人言可畏的情況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因而選擇「禁口」。而更深層的恐慌,則可能是源於對台灣產業的沒自信。這次牛肉麵之亂的肇始,其實是美國豬肉進口議題,對於以全球貿易作為重要經濟活動的台灣來說,貨物的進出口談判,始終都是無法迴避的重中之重。台灣精緻農業發達,國產溫體豬肉的競爭力其實值得消費者有更高的自信。

台灣現任駐法國代表吳志中就在臉書表示:「台灣:經濟力量相當於瑞典,領土大小是荷蘭,人口規模是澳洲,軍事能力是加拿大,進口總額是瑞士,出口總額是西班牙或者是印度。這樣的說明,我們的外國朋友對台灣就很有概念了!」對於自己清楚的認識,其實是建立自信非常重要的一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教勢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百年來,本地宣教師的足跡遍布山上海濱,建立1200多間的教會,從都市到鄉村,沒有片刻遺忘陪伴每一個生命尋找盼望的使命。然而僅因都市巨型教會的宣教浪頭拍打,就心生恐慌、亂了腳步,在遭受質問時就自慚形穢、否定過去事工,是否也是不了解自身教會特質、對宣教事工沒有自信?

當「合一」缺乏對信仰共同的理解、當「復興」成為一種快速收割的技術,我們是否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所揭示「通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以及不放棄任何一隻迷路小羊的宣教精神有足夠的認識與自信?祈願上帝陪伴相信祂的人,一同走過孤獨狹窄的路。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