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壽山中會教育部主日學校長會議於11月29日下午在建工教會舉辦,邀請新竹北門聖教會牧師周玉筍主講,分別談「打造孩子生命根基:培養孩子的自律」與「規定的制訂與執行」。

延伸閱讀:壽中教育部主日學師資研習 正向看待孩子

自律是讓孩子能夠思考並理解問題所在,但讓孩子學會自律確實不容易;周玉筍以案例指出自律包含自我覺察、預想後果、思考判斷、抑制慾望、延遲滿足、控制衝動、情緒調節等能力,也點出當小孩學習自律後,他們會想出新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而不只是靠著大人的包容和放縱。「自律不只是乖或不乖,也不是為了控制孩子,而是給孩子價值觀,讓孩子知道行為的後果,而能去選擇較好的結果。」自我紀律是自我管理,無關於喜歡與否,而是以意志力去選擇應不應該,是小孩自我成就的一環。

(攝影/林婉婷)

周玉筍從腦神經發展解說自律,坦言「情緒」常常走在「理性」之前,因此要約束的是小孩的「行為」,而不是「情緒」;在管教時,當小孩產生失落情緒,師長們要給予足夠接納和支持,建立愛及信任的關係,以免讓小孩對管教產生恐懼,「順服不是棒子,是引導孩子認識愛的過程。」

周玉筍建議,師長在管教時要先考量3個問題:該不該、能不能、想不想,這分別關係到價值觀、能力和動機,經過思想後產生有效引導。周玉筍說明,4歲前的兒童是無律期,這時候兒童還年幼,理解、表達、思考等能力有限,大人要帶著兒童進行規矩訓練;待5到9歲進入他律期,建立習慣和內在標準後,搭配充足解釋,增進小孩的自覺與判斷,10歲以上則能邁入自律期,這時候的管教需要溝通、協商,幫助小孩能夠設定目標、自我管理。

(攝影/林婉婷)

「和孩子建立正面關係,最能激發自律的管教。」周玉筍提醒,鼓勵孩子時宜真誠、具體、不誇張,且勿與他人比較,並在肯定成果時也肯定孩子們付出的努力;她也用親身例子分享如何善用鼓勵也能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接下來周玉筍以教會主日學教室搬遷的例子,提點制定規則的3步驟:建立孩子看重規則的意識、與孩子形成共同約定、邀請家長與主日學同行;另留意執行時間是否足夠、是否做得到、是否具體,且勿以剝奪「獎勵」作為威脅,也不要責罵、處罰、管而不教。最後解說如何從教導和飲食等細節調節小孩的情緒,並以希伯來書12章11節作為節與同眾人共勉。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