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由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高雄家關)、高雄市家庭照顧者資源整合中心主辦的家庭照顧者成果發表會,於12月5日下午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行;本次活動主題「扎根、創新、增能:咱們的照顧市集」,邀請多位家庭照顧者擺攤、提供手作商品或服務,民眾們在體驗的同時,也能認識每位家庭照顧者的生命故事;另也頒獎鼓勵優秀關懷陪伴員,並邀請3位不同世代的家庭照顧者以座談方式分享心路歷程。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石義方在致詞中為前陣子發生的照顧悲劇事件深感惋惜,呼籲眾人「我們一起雞婆一點」,察覺身旁正處於困難的照顧者並伸出援手,最基本也最快速的,就是撥打長照服務專線「1966」或高雄市家庭照顧者資源整合中心服務專線「07-322-5005」求助。

(攝影/林婉婷)

家庭照顧者分享座談由義守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李逸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分別是60多歲、照顧罹患重度自閉症孩子的楚媽媽,40多歲、照顧罹患重度失智症父親的陳小姐,以及20多歲、照顧罹患失智症外婆的林小姐。3人簡述自己的照顧故事,也論及她們使用哪些社會資源減輕照顧壓力。

楚媽媽除了申請居家服務,也帶著孩子參加不同課程,促進孩子與人互動,累積社會參與經驗;楚媽媽指出,這些活動讓母子情緒放鬆,相處上也能有緩衝、不會這麼緊張。但楚媽媽也坦言,自己年紀漸長,無法永遠陪在孩子身邊,孩子的後續照顧問題是她現在最擔心的。

陳小姐則回憶起父親於2年多前確診,她便離開職場,擔任全職、單一照顧者;最開始對失智症不了解,照顧過程很挫折,感嘆正值壯年的自己不得不犧牲時間和自由;雖然有低潮,但她開始尋求資源、調適身心,摸索如何擔任照顧者。她用網路查詢相關資訊,帶著父親到失智據點上課,並認識其他照顧者,因此又聽聞建議、排了半年進入日照中心;父親有人照顧後,她利用空出來的8小時報名高雄家關戲劇課程等舒壓、培力活動。陳小姐提醒眾人,照顧過程一定會產生負面情緒,但照顧的路很長,家庭照顧者要記得運用資源、尋求幫助,因為倘若照顧者沒有先增能,很難還有能力再去照顧家人。

林小姐已照顧外婆2年,她在大學畢業之際得知外婆需要照顧,幾經思考後放棄已獲得的工作,返家擔任照顧者;原本也是懵懂與受挫,後來和衛生局社工聯繫、善用社會資源,讓長輩得到更好的照顧。她帶外婆參加日照中心,在某次外婆骨折後亦安排居家服務;林小姐在今年參與高雄家關課程,學習正視自己的照顧壓力,不要勉強自己樂觀、坦然擁抱悲傷,並也成為關懷陪伴員。

(攝影/林婉婷)

李逸回應時說明,由於每個人的需要不同,樂見提供照顧資源的單位們在活動設計方面更多元,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受惠;同理,每位照顧者的資訊能力不同,有些長輩比較不熟悉網路,或許電話語音服務就要更便利,求助管道多元化,能讓所有人都容易獲得資訊與服務。她亦直言,可以從與談人的經歷中發現有為了照顧而辭職的現象,因此「照顧不離職」的相應政策更顯重要,且「友善職場」也需要社會共同打造。

李逸也談到關於家庭照顧責任的迷思,例如認為認為「家人照顧家人」是應該的,因此不敢向外界求助,怕被認為是抱怨或推卸責任,但李逸點出,當代家庭型態已有所改變,過去是大家庭、多人口照顧少數長輩,現在則是小家庭、少子化,還有新疾病和經濟負擔等困難,「新挑戰要用新思維去面對」,家人的照顧以不只是家庭內的事,照顧者可以勇敢尋求社會資源與支持。

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成立於1999年,長期投入家庭照顧者的權益維護及服務;當長照2.0正式將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提供項目納入政策後,高雄市政府更積極爭取2018年「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創新型計畫」試辦,建置1處家庭照顧者資源整合中心及7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期待透由公私合力推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減輕照顧者的照顧壓力。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