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應是政權的良知

◎鄭明敏

宣教是教會的本質,更是教會的大使命。

但對中國宣教,卻是一個敏感複雜的難題。暫且撇下家庭教會(即非法的地下教會)不談,在中國唯一合法的基督教組織統稱為「全國兩會」,基本上是一個本體,對外國稱為「中國基督教協會」,對內則稱為「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仔細檢視,兩會的正式名稱都找不到「教會」兩字。

為什麼一個教會的源起會始於「愛國運動」?這個問題適足以說明中國共產專制之下的弔詭,由這個愛國運動衍生出來的中國「三自教會」,標榜自治、自養、自傳,完全切斷與外國教會的連結,其中的「自傳」原則,清楚揭示禁止外來者宣教,所以不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普世眾教會沒有一個能和在地的「三自教會」就宣教事工合作,只能進行表面的參訪交流,給中國政府的樣板教會有機會宣導中國的宗教政令。

近年來,最典型的就是營造「和諧社會」的官方政策,2010年12月,中國教協訪問WCC日內瓦總部,以專題方式告知多位普世教會組織的領袖,該政策就是中國教會的重大事工目標。2012年6月,進一步讓中國宗教事務部的副部長向WCC屬下的「教會國際事務諮詢委員會」再度強調「和諧社會」的重要,卻完全避談「和諧社會」的前提要件應是「公平正義」。這個以愛國為根基的教會,一直以來忠實發揮了政權傳聲筒的功能。

真正的宗教自由,不應該被轄制在「愛國」的框架之內,教會愛國的表現,更不等同於配合、宣導、甚至執行政令。當教會任令國家的權柄凌駕上帝時,不僅其信仰本質受到質疑,更無法發揮教會原本應有的功能:向國家的掌權者發出先知的呼聲,成為屬世政權的良知。

1991年,三自教會以中國教協的名義加入WCC至今已有20多年,其單一不分教派的形式在普世界獨樹一格,受肯定為合一的象徵,被稱為後教派主義的教會。不過遺憾的是,其對整體普世運動核心價值的接納與內化仍然有限,反倒是民粹式的愛國本質,會與諸多公認的普世價值觀產生衝撞。三自教會領袖應善用機會,藉由參與普世運動加速改變,雖在極權統治下,仍有可能逐漸質變為一個正常的教會,否則普世教會對中國宣教的熱情,永遠只能是一個不能說卻又公開的祕密,對象也被迫只能是地下非法的那一個。  (作者為WCC中央委員會委員,台南東寧教會牧師娘)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