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人小看他年輕——培育青少年,教會有責

花心力栽培 鄉下教會不缺琴手

澄山教會|音樂培育

採訪◎王玉媛

110人教會 14位司琴手

台南中會澄山教會每週禮拜人數平均110人,但全教會可擔任司琴的人高達14人,比例逾信徒人數1成!這些司琴手之中,只有1位專業的鋼琴老師,其他都是在學學生,最小的才幼稚園大班。

■教鋼琴,立志為教會培育司琴手

培育出這麼多司琴手的關鍵人物,是擔任澄山教會青少年輔導的哀老師,她謙卑不願具名的說:「孩子們來找我學琴,但其實是上帝自己為教會預備了司琴手。」她感謝上帝在這偏遠山區大大動工,否則全村放眼望去都是竹林山野,哪有資源與能力培育這麼多音樂人才。

本身是鋼琴老師的哀老師回憶,十幾年前,教會琴手極度缺乏,從主日學、聖歌隊、主日禮拜等司琴,幾乎由她一人包辦,教會也特地申請具備司琴能力的實習神學生來分擔服事;2009年剛走馬上任的黃興全牧師夫婦就被告知,請牧師娘要有心理準備,即使琴彈得不好,可能也得硬著頭皮上。後來神感動哀老師,讓她興起培育琴手、傳承事奉的念頭。而今,不僅牧師娘不必費心,連哀老師也只偶爾負責大型典禮,其他時候都由年輕學子擔綱司琴,她只需在旁提點、安排練琴進度即可。

這些琴手其實都是哀老師的鋼琴學生,大部分都從幼年開始學琴,如今讀到大學,還願意每週在教會司琴。

■訂目標,司琴手以服事為進步指標

雖然以教鋼琴為業,但哀老師會特別為學琴的教會孩子另外訂定目標,要他們將來一定要用來服事神。她存著為神培養工人的信念,每次上課時,除了傳授琴藝,更重要的是傳遞服事神的觀念,她要學生彈奏之前先讀讀詩歌內容,細心體會歌詞意涵;唯有司琴者發自內心敬拜,才能彈奏出撼動人心、榮耀上帝的樂音。

哀老師為每個孩子設定不同階段的目標,最初階的可以負責彈兒童主日學的放學歌,再依序進階到主日學合班詩歌、青少年團契及聖歌隊獻詩,技巧最純熟的則是擔任主日禮拜以及敬拜讚美司琴。

聖歌隊由婦女及長執組成,獻唱的詩歌多半莊重沉穩,要跟一群「LKK」的老人家配合,年輕孩子應是避之唯恐不及。沒想到,已能在主日學司琴的孩子,都搶著要去聖歌隊配搭,極度渴望及早被賦予這項任務,因這代表自己的琴藝已更上層樓!

 20位青少年 2團敬拜團

除了有10多位司琴手,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澄山教會還擁有2團敬拜讚美樂團,領唱、配唱、鋼琴手、吉他手、貝斯手、鼓手,每團各7、8人,全是青少年成員,以大帶小的傳承模式,全員投入樂團服事。

■習傳承,大孩子帶小弟妹學樂器

澄山教會雖位處偏遠,往返台南市區車程2個小時,但青少年熱衷接受造就,舉凡MEBIG、日光青少年營、SHINE營會、升級吧敬拜讚美等,教會皆全力支持讓青少年參與。哀老師認為,有目標的學習除了能運用在服事上,同時也能提升鄉下孩子的自信心,於是,2年多前成立敬拜讚美樂團,奠定了青少年音樂服事之路。

以專業的音樂人來看,澄山教會的樂團可能差強人意,但可貴的是,組團才2、3年、技巧稍成熟的第1團,搖身一變成為小老師,現在已能帶著年紀更小、完全沒有音樂基礎的第2團小弟妹每週練團。

哀老師常提醒第1團的大孩子,是神親自裝備他們,讓他們白白得到恩典,教會慷慨出學費、聘請專業師資、送團員去研習,他們才有能力及膽量在會眾前帶領敬拜,要懂得感恩,也要傳承,否則有朝一日因求學或工作離開母會,服事由誰來承接?2012年年底,在牧長支持下,教會又籌組第2團樂團,大孩子也順服的擔負起小弟妹學習樂器與基本樂理的指導工作。

晉升老師,教學相長。帶國中、國小生練習樂器,對大專、高中生無疑是磨練性情及學習領導的最佳機會。哀老師觀察,年紀稍大的第1團成員,因具有較多樂理基礎及演奏經驗,對拍點、音準相對敏銳,有時會生氣數落第2團的小弟妹:「怎麼連這個都不懂?」「教都教不會!」「為什麼沒練就來?」……但透過教學過程,讓年輕的他們明白,要帶領一個人不是那麼容易,要認清並接受每個人都站在不同的起跑點,耐心以待、團隊合作並且依靠神,否則單靠自己,無法成事。

■學樂器,小弟妹信仰態度迥然不同

除了激勵較大的孩子挺身傳承,哀老師也鼓勵較小的孩子從小挑一樣喜歡的樂器學習,將來好用音樂服事上帝。說也奇妙,昔日不喜歡來團契聚會的孩子,如今受樂團及大哥哥大姊姊的影響,態度已迥然不同。

今年3月初,澄山教會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福音主日,由成軍才半年的第2團帶領敬拜以及站上講台做見證。「老師,我的心臟都快跳出來了!」這些才國小、國中的孩子,難掩緊張與興奮之情;過去由大哥哥大姊姊帶著獨自練習,現在則可以與整團一起演奏完整的詩歌,每個人都雀躍不已,十分有成就感。

「上帝要用你們,你們要珍惜。」在教會牧長耳提面命及溫暖陪伴下,這群孩子日日精進,不讓人小看他們年輕。現在,除了練習樂器,小弟妹們在大哥哥大姊姊陪伴下,每週六下午進行讀書會,一起讀經禱告及溫習學校功課;大小孩子一起努力、向著標竿直跑。

 放心栽培,2、3個人變成一群人

「跟青少年出去,牧師、長執都只能在旁邊『插胳』。」澄山教會黃興全牧師在主日講台上幽默的說,不久前主日學舉辦動物園之旅,由青少年團契主導,他們悉心分配工作,每個小朋友都由他們看顧,讓陪伴的大人根本不必煩惱。除了樂團,青少年也參與主日學服事、教會節慶禮拜設計,黃興全喜悅的說:「澄山教會的青少年很團結、很順服,他們實在做得很好!」

哀老師說,在教會裡,青少年最沒有奉獻金錢的能力,可能又是最花錢的一群,但教會願意栽培、給他們舞台,放心讓他們發揮,上帝的精兵必從此而出,服事也能代代傳承,「即使人很少,但花時間陪伴、為他們禱告,2、3個人也會變成一群人! 」

今年年初,青少年團契會長羅儀涵帶著大家在「夢想版」共同立約寫下:「要每天讀經、聚會要專注、第2團要參與服事、聚會不穿拖鞋、為成績及樂器技巧進步努力、說造就人的好話、一領一團契增長……」看似簡單的事,卻是這群孩子共同砥礪前進的大夢想!

教會可以這樣培育青少年……

1.教會司琴或音樂人才不外聘,請投資時間與心力,培育自己教會孩子,並給他們從小服事的機會。

2.成立樂團,讓青少年受專業訓練、團隊學習、彼此激勵。

 

記錄上帝恩典 年輕孩子創意視野

水上教會|影像紀錄

◎米嘎(嘉義中會水上教會師母)

「影像紀錄最大的收穫就是:在累積大量的影像中,發現照片的重量與上帝持續漸進的恩典。藉著按下快門的剎那,不論是快樂或是難過的時光都被記錄下來。人生的下一秒,配合著快門喀嚓的聲響,所留下的影像成為未來令人回味的點滴,我,漸漸學會了珍惜當下。」這是教會青年在長期投入影像紀錄事奉所留下的感動。

和先生開始牧會時,就習慣將每個大大小小的活動記錄下來,不管是節期禮拜、野外禮拜、兒童夏令營、聖禮典、團契活動等,每年製作成一本影像紀錄,成了最好的教會歷史及成長檔案。來到嘉義水上教會後也不例外。我們將各團契活動影像做年度整理,在會員和會時播放;每次播放時,總看到弟兄姊妹聚精會神,時而歡笑,甚至感動落淚。我們的想法是,文字報告對許多人而言是抽象、單調的,但影像的變換不只讓人輕鬆回顧,也能在其中看到上帝數不盡的恩典。

教會有幾位青年,長期跟著學習攝影,除了參與中會或地方上辦的攝影研習課程,也實際運用所學,幫忙拍攝及製作教會活動影片,其中一位目前已在服役,他的熱情還影響了另一位對攝影有興趣的國中生,常借給他單眼相機,叮嚀他不要忘記攝影的感動。

因為影像紀錄帶來的感動,去年暑假,水上教會就特地舉辦了一個突破性的營會「兒童攝影營」,期待培育出更多以影像來服事的人才。

「要這些小蘿蔔頭,拿著相機到處跑,到底能照出什麼東西呢?」也許大人們會帶著狐疑的眼光,然而,透過短短一天的攝影營,我們看到孩子透過他們獨特的眼光,拍攝出很棒的作品。

營會中,我們教導孩子構圖的基本概念,以及相機的基本構造和操作,例如:焦距、光圈、快門等,每個孩子操作起來有模有樣,活像個小小攝影師,一點都不輸給大人!學習基本概念後,就是實際演練,然後分小組,由老師帶隊前往教會四周和教會對面的國小進行拍攝任務。

看著孩子們人手一機,對著教會、學校裡的植物、昆蟲細心拍照,或請朋友、老師擺pose拍照,充滿樂趣。不管是微拍或中景、全景,孩子們透過鏡頭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觀點。有一位孩子分享拍攝心得時說,她以前從來沒有認真觀察居住的環境,當拿起相機尋找主題與構圖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每一件事物都這麼奇妙,創造萬物的主竟是如此充滿智慧與創意。

孩子們透過鏡頭詮釋的視野真是有創意!而大人也從中學習欣賞孩童的世界觀,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不一樣的世界,這些收穫完全出乎我們意料。攝影,不只抓得住我,而且可以幫助人抓住上帝。讓我們不分老少,一起用攝影為主所用!

教會可以這樣培育青少年……

1.開辦攝影營會,或安排兒童或青少年參加相關訓練,請他們學以致用,為教會活動留下紀錄。

2.在教會舉辦攝影展,請兒童或青少年記錄教會生活,或為教會長輩留下影像紀錄。

 

探訪社區獨老 青少年學習如何愛

路上教會|悅長計畫

◎陳澤胤(彰化中會路上教會牧師)

「牧師,那天那些少年來唱歌,讓我心很開闊,歡喜好多天,有夠好的!」跟我說話的,是一位還沒來過教會的獨居老人。「從來沒有人來唱歌給我聽,聽了真的很歡喜,我不曾這麼快樂。」經常滿臉憂愁的阿嬤,露出難得的笑容。

當我正疑惑著阿嬤說的是什麼事,才想起幾週前,我們的少契聚會安排「悅長計畫」,10幾個青少年兵分3路,前往社區獨居老人家裡唱詩、探訪與關心陪伴,其中一路就來到這個家庭。

而阿嬤所說的話,著實讓我驚訝,不過是5、6個青少年去她家唱一首短短的詩歌,有值得她這麼高興嗎?想不到教會的「悅長」活動,還真的取悅了一些老人家呢!

路上教會的少契成員多為「弱勢家庭子女課後陪讀班」升上國、高中的孩子,陸續參加每年8月基督教福利會與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合辦的「青年志工訓練」;他們在接受訓練後,能夠取得內政部核發的志工手冊;其實,取得志工手冊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學習付出,並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恩賜,也明白自己所擁有的幸福。於是,教會每2、3個月就配合聚會舉行「悅長計畫」,由牧師、長老及輔導帶著青少年前往社區獨居老人的家探訪。

每次探訪老人家,青少年都有驚人的體會及學習。有次,一位男生興奮地說,原來歷史課本內容與自己的村庄這麼相關!還能聽到長輩分享日治時期配給糧食、躲轟炸等故事。另一位女孩則說,她慢慢地知道怎麼跟老人講話了,原來只要問問以前的事,長輩們就能一股腦兒地講上半多小時,以後她知道怎麼與自己的長輩相處了。還有青年從老人身上,想起自己遠在他鄉的外公外婆,他說從阿嬤的言談之中,才明白長輩們有多麼期待兒孫陪伴,以後要更珍惜回外婆家的時間。

「阿嬤,你還記得我嗎?」主日禮拜後,一位青年爽朗地對著走往教堂的社區阿嬤喊著。我的心裡真是充滿感動!這般主動向外人打招呼的舉動,不曾發生在我們這群害羞的青少年身上,想不到他竟然向這位才探訪過1、2次的阿嬤親切問候!

我清清楚楚地看見孩子們正在改變,透過一次一次的探訪活動,原本期待著逃離偏鄉的年輕人,更認識村庄以及長輩,增加了對自己出身的認同;而服事老人學習付出的同時,這群出自弱勢家庭的孩子也發掘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身上仍存有改變世界的能量。同時,這群學齡青少年也在其中學習與人相處、應對進退的道理;更是透過長輩看見書本以外的另一個真實世界,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與心境。

於是,「悅長計畫」不再只讓鄉村的獨居老人得到關懷與陪伴,更是讓青少年學習成長的旅程;年輕人正透過實際行動,活出上帝的誡命「愛鄰如己」。

正如神學家潘霍華說:「團契是預嚐上帝國滋味的地方。」「悅長計畫」讓愛在老人與青少年之間流動,當他們的生活有了交流,彼此的生命都嚐到上帝國的滋味!

教會可以這樣培育青少年……

1.讓青少年參加每年暑假由長老教會總會舉辦的「青年志工基礎暨特殊訓練」,培養年輕人寬廣的服事觀,詳洽:02-23625282轉341。

2.在教會設計類似「悅長計畫」的活動,定期且持續組隊關懷社區獨居老人或弱勢家庭。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