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異想國】《海倫太太的客人》你想住在哪個房間?

◎布瓜

記得我小時候把被單一拉,拿幾本書或是積木,就可以搭起一個專屬自己的祕密基地。有時,祕密基地是餐桌下的小空間;有時,祕密基地是樓梯下的小角落;有時,它只是椅子與椅子間的走道,簡單以一件被單覆蓋著,就成為屋頂。

每個孩子應該都有過「專屬我」的空間。爸爸、媽媽或哥哥、姊姊要進來,得要遵守「我的」規矩。裡面還得擺上心愛的玩具、布偶、蒐集的瓶蓋或玩具卡,或是任何「我的」東西。

漸漸長大後,有些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房間。再長大一些,就換成自己招待朋友來家裡玩,或到朋友的家裡玩。這是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過的人際歷程,從原本只有「我」的概念,慢慢變成有「你」與「他」。

我和你的選擇

但在《海倫太太的客人》這本繪本中,歷程倒了過來:先有「你」跟「他」,直到故事最後,才出現了「我」。海倫太太有間大房子,夏天時,她會邀請朋友到家裡玩。在客人到來之前,海倫太太總是費盡心思的打掃、粉刷、布置房間,譬如露西小姐是舞蹈明星,海倫太太幫她設計有月亮的房間;漢克先生是空手道冠軍,房間必須有特別的磚塊、木板……海倫太太了解每位朋友的職業與個性,並為他們量身打造各式各樣的房間。

這一天,海倫太太忙了許久的布置終於完成,客人也陸續抵達。此時繪本的文字引導我們視線移向圖像的細節。只見房間的客人一一在窗前露臉,他們選擇的房間卻和海倫太太原本設想的不一樣。現在,到底誰住在哪間房間呢?線索就在一開始海倫太太的精心安排中。

「如何款待客人」是這個故事的敘事主軸。做為主人的海倫太太,精心規劃了一切,雖然迎來意外的結局,卻欣然接受。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粉刷、打掃或設宴,表現的都是插畫家所處文化中款待客人的方式。那麼,在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家中,款待客人的儀式又是怎樣的呢?

放掉控制的閱讀

從原本海倫太太興高采烈的布置,到最後客人選擇了意想不到的房間,每個人都表現出不同於海倫太太設想的「我」。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即使我們的決定和別人對我的期待、設想不一樣,我們還是能夠自在的做自己,而且依然被愛。

這當中既有「你」,也有「我」。海倫太太沒有沮喪,也沒有大發雷霆的說:「但是,我已經幫你想好了……」而是說:「這些人還真是奇特呢!」她接納客人打亂了她的盤算,並且如期舉行盛大的晚宴。

阿布拉出版社的選書理念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書,而每個大人也都能從書中找到對孩子的理解。」大人認為適合孩子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我們細心規劃著孩子的未來,但孩子喜歡的書、熱愛的故事、求學的科系、選擇的職業,往往與大人原先的設想不同。在充斥著成人思維的兒童書籍市場,主打品格教育的繪本總是廣受歡迎,但這真是孩子需要的嗎?若繪本也局限為說教的工具,孩子避之唯恐不及也是可想見的事。

試試不帶著特定目的去閱讀,找到對孩子的理解吧!盼望這個小故事成為我們理解孩子的起點,同時也安慰正在養育孩子的照顧者,上帝的意念總是高過我們的意念,上帝的恩典也是超乎想像的恩典。透過一週一書的陪伴與聆聽,勇敢的將孩子交託在上帝手中。

※本文節錄自《上帝一定有辦法:繪本裡的信仰微光》,圖片經阿布拉授權使用。


親子想一想

  1. 孩子心目中的房間是什麼樣子?喜歡什麼顏色的書桌或擺飾?
  2. 最近有沒有碰到和別人意見不一樣的情況,哪裡不一樣?你覺得別人有沒有道理?為什麼?
  3. 當事情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怎麼辦呢?若是好事,那就太好了!但若是出乎意料的挑戰或困難,例如考試成績遠比預想的差?或今天準備出去玩,卻下起傾盆大雨?
  4. 「接待客人」是聖經中常見的主題,請找找哪裡出現過接待陌生人、款待客人或接待朋友的情節。

《海倫太太的客人》二版
文/伯納‧費里歐
譯/吳愉萱
圖/瑪嘉莉‧呂什
出版/阿布拉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