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學研討會 各領域談21世紀的台灣走向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為記念前總統李登輝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與開啟對其個人、體制、時代的相關研究,台灣智庫、李登輝基金會、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協會,於交通部集思國際會議廳,1月15、16日展開為期2日的李登輝學研討會。第4場圓桌論壇「廿一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由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陳東升主持,並邀請交通部部長林佳龍、前文化部部長鄭麗君、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楊翠、嘉義縣縣長翁章梁、立法委員邱顯智、《VERSE》雜誌發行人張鐵志等進行對談。

林佳龍表示,台灣未來必須善用民主化、本土化,以強化台灣立足世界的國際地位。他特別提到總統蔡英文於2020年初提到「勇敢自信、世界同行」,而他在交通部的業務藍圖「在地驕傲、世界知道」,是需要不斷去開挖出台灣瑰寶,從製造到設計再到台灣品牌,只要台灣這個品牌做好,就會有利於台灣人及各行各業,而且還能夠躍上國際舞台,讓人感受到滿滿的價值與光榮感。

楊翠表示,就促轉會立場看台灣未來,台灣社會應該要能夠勇於逆流,直視台灣歷史的原初。她舉《返校》這部電影,導演以「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反映社會現實,害怕面對過去白色恐怖歷史。反觀韓國片商,已製作多部有關韓國轉型正義的電影,顯示韓國人民接受轉型正義,每人都是歷史正義的行動主體。楊翠深刻體會台灣轉型正義的進程非常艱困,是個還有待更多台灣人努力去做的工程,而未來的台灣,應要成為包括文化精神層次的獨立自主國家,讓台灣空間沒有威權遺緒、人格分裂的味道。

(攝影/邱國榮)

翁章梁指出,關於農業,台灣有一派持資本主義觀點,認為可以向世界買的糧食,台灣不應生產;另一派則認為,應該從國家安全與農業在人文和環境的貢獻,不該從資本主義思考農業。他說明,現在六都與非六都的國土計畫不是很好,希望國家能重新規劃國土計畫,使區域特色與區域治理發揮,有助於區塊發展。前總統李登輝在農業政策的理想是「8萬個專業農」的農業大軍,翁章梁指出,如果台灣需要農民的話,就讓專業農在台灣土地盡早實現,但必須要有穩定的環境與市場。

鄭麗君談到,面對未來必須有永續觀,不只是環境,更是民主社會的存續與茁壯。她有信心台灣21世紀可以創造民主治理的典範,然而民主社會面對的挑戰,要用民主深化去面對,要用更民主的方式去克服。張鐵志則指出,文化是有魅力的,台灣下個10年要重視文化,挖掘台灣文化能量,讓台灣文化被理解,創造出地方的魅力,因此他創辦《VERSE》雜誌,希望能夠跟台灣公民打造一個說台灣故事的平台。

邱顯智點出,台灣司法預算不到總預算的2%,約只是退輔會的3分之1,這樣的結構應受檢討。若要繼承李前總統的遺產,那就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決定,個人尊嚴應該是神聖不可侵犯,在這樣基礎上,讓台灣每個人受到照顧。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