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後疫情時代 國外宣道新挑戰

社交活動受阻 科技轉型加速 防疫觀念提升 盼普世互助共度難關

  |總編踏話頭 | 

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日子裡,台灣彷彿是一個平行世界,除了防疫措施帶來的生活不便之外,幾乎感受不到疾病的威脅。然而,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來說,親友染病、甚至因此離世,是每天都在身旁上演的真實故事。

《台灣教會公報》曾在疫情爆發初期做新聞專題報導,介紹世界各地台灣人在疫情下的生活實況。在後疫情時代裡,雖然疫苗已經問世,但疫情帶給全世界的挑戰仍然嚴峻。每年1月第三個禮拜天,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訂定的國內外宣道奉獻主日,期盼邀請眾教會關心國外社會與教會生活的處境。

 


【林宜瑩專題報導】每年1月第三主日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訂定的「國內外宣道奉獻主日」。由PCT總會傳道委員會負責的「國外宣教」專款,每年需要1182萬元。若包括神學生及傳道師關懷培育及教牧進修、靈性養成、新眼光讀經運動、開拓教會補助及其他事工開銷,傳委會2021年預算支出為2644萬元,因此總會傳委會主委鄭文仁牧師呼籲,牧長能鼓勵教會兄姊關心代禱及奉獻支持。

PCT派駐的國外宣教師都是與當地教派合作,在今年的國內外宣道奉獻主日,傳委會特別將PCT所差派的國外宣教師資訊印在奉獻袋上。傳委會幹事陳澤胤表示,由於疫情影響,PCT國外宣教師很快都改用線上通訊軟體進行相關的關懷,尤其是牧師鍾淑惠,人雖然在英國曼徹斯特,可是她關懷的台灣人有在德國、比利時、荷蘭、芬蘭,都是透過線上聚會在維持關係。

目前人還在台灣的嘉義中會牧師李敏功,預定1月底赴日本基督教團(UCCJ)東京台灣教會。此外還有與馬來西亞衛理公會(CMC)合作的Bunun Ciubu(中布)中會牧師Tiban Taki-Hunang(乎南•笛伴)、長老Qaisul Soqluman(全文河),以及預計到緬甸宣教的台北中會廣福、薇依牧師夫婦。陳澤胤表示,李敏功也是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無法及時到日本赴任,而乎南•笛伴與全文河則在台灣用伊班語翻譯10首詩歌,也前往拜訪芥菜種會,因為東馬伊班族的宣教是從已故宣教師孫理蓮開始派人過去,期望未來還能有機會與芥菜種會一起投入當地的弱勢關懷。

台南中會退休牧師李孝忠、許素芬夫婦在2020年11月有短暫返國,12月曾在傳委會主辦的後疫情宣教研討會上分享,12月底又飛回新加坡。廣福、薇依由於緬甸疫情不明,目前雖留在台灣,仍積極學習緬甸語,期望2021年春天能再去緬甸。陳澤胤表示,PCT多位國外宣教師的身體健康以及簽證核准事宜,都需要眾兄姊的代禱,盼眾人在國內外宣道主日踴躍奉獻支持。

目前在國外宣教的還有屏東中會牧師陳郁分,在英國聯合歸正教會(URC)倫敦律門教會;PCT與亞細亞福音宣教會(AEMF)合作的有:Sa^tipay ‘Amis(西美)中會牧師Apay Takyo(林海峰),在日本國際平安基督教會;高雄中會牧師李智仁在日本大阪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嘉義中會郭世宗牧師在日本神戶基督教改革宗長老教會;與UCCJ合作的是Bunun Ciubu中會的牧師Divan Suqluman(全彩雲),在日本北海道愛努民族宣教;台中中會的牧師郭寬城在池袋台灣教會等。


光鹽團契網路聚會。(相片提供/林碧堂)

【林婉婷專題報導】英國政府於1月4日宣布英格蘭封城至2月底,蘇格蘭於1月5日跟進(極少數島嶼除外),威爾斯與北愛爾蘭則已分別在2020年12月20、26日執行封鎖。相關法律規定民眾除非有就業、就醫或採購等合理外出理由,否則需留在家中以配合防疫政策。身在倫敦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國外宣教師陳郁分受訪時表示,教會仍可以聚會,會眾則需戴口罩、不唱詩歌且維持兩公尺安全距離等。

陳郁分坦言,疫情的影響除了負面其實也有正面。在挑戰方面,如在家進行的遠距教學加重父母管教子女的壓力,且網路課程缺乏實際人際互動,孩子也容易感到失落;過去有不少弱勢者仰賴教會或其他單位的食物銀行,但因為聚會減少、物資減少,或是機構、商家無法開放與營運,導致處境更艱難。陳郁分點出,不只是物質困頓,很多獨居長輩原可藉著用餐機會進行社交行為,現在只能獨自在家、深感孤單。

在進步方面,陳郁分指出,因為防疫待在家中,家人相處時間增加、關係也有改善;原本排斥科技產品的長輩也不得不學習使用手機、電腦和網路,且地方政府出資架設設備,間接加速社會科技化的腳步。此外,很多行業改為在家工作,過去老闆要親眼看到員工才相信他們有認真工作,現在要學習信任員工,使得職場文化轉變,陳郁分認為這是台灣要學習的「彈性」。

陳郁分感嘆,旅外的台灣人不只面對一種疫情,除了關注自己移民國家的疫情,也要留意台灣的情況,如果還有其他親友在他國,就要關心更多國家。她感謝有很多台灣人郵寄物資給移民英國人們,讓他們可以品嚐熟悉的食物以緩解鄉愁,也看到很多安慰的言論。

疫情之中,陳郁分察覺基督徒也有不同類型,有些是「靈性枯竭者」,當教會取消實體禮拜,他們也沒有耐心透過網路聚會;有些則是「門徒」,他們關心教會的發展,也關心牧長、兄姊的生活,將網路聚會視為難得機會,透過彼此代禱來保護教會不受打擊。事實上,疫情並沒有使牧者的工作減少,因為需要關懷的人非常多,甚至有人打電話向牧者泣訴他們的恐懼。

陳郁分指出,面對疫情影響所產生的好與壞,身為基督徒要思想靈性的提升,學習調整心態,讓自己活得更好。她強調,基督徒不只是希望疫情結束,而是經過這段磨練後,有足夠彈性可以因應未來的各種變化。

陳郁分盼望各界為以下事項代禱:一、全世界國家領導人在面對疫情時有正確決策;二、為各國教會有信心、忍耐,並智慧地指導信徒「靈性抗疫」;三、基督教會復興和團結,願信徒都成為門徒;四、光鹽團契事工,包含關心台灣和華裔移民、台灣與英國教會合作等。


購物保持安全距離。(相片提供/宋訡瑄)

【張原境專題報導】英國於2020年底傳出武漢肺炎病毒變異株「B117」,令許多國家聞之色變紛紛祭出斷航或旅遊禁令;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2月30日也宣布發現首例境外移入英國變種病毒。至2021年年初,英國單日確診人數一路飆破5萬人次,1月4日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發表電視演說,宣布5日凌晨零點起,英格蘭全境封鎖至少六週,並表示科學家確認新變種病毒傳播力增加五至七成。

於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教會歷史博士的宋訡瑄表示,英國初期面對武漢肺炎疫情時多認為僅是感冒,蘇格蘭教會(CoS)每年5月均召開年會,2020年3月時仍研議是否召開年會,她自身也很猶豫是否出席,直到後來疫情延燒至歐洲,方決議暫停。

根據宋訡瑄近年觀察,英國的地方教會很注重社區服務,有特地為街友製作的咖啡,每年冬天也會發起募資,舉辦與街友一同過夜的活動,然而當疫情來襲,這些活動便被迫中止。她表示,教會長輩多為獨居,教會的社交生活是他們很重要的生活重心,如今活動紛紛終止,連登門訪視也無法,對教會長輩造成很大衝擊,如今的因應措施除了發展線上禮拜,也會讓長輩之間互相打電話形成關懷圈,「政策更嚴格時甚至連分享食物都禁止,這也挑戰了一般民眾喜愛烹食分享的生活習慣。」

談到人跟人之間的互動,宋訡瑄認為疫情對於社交關係確實造成不小的影響,比如說過往在路上看到別人水壺掉了,直覺反應通常會上前協助撿起遞還,但如今因擔心染疫及考量社交距離而止步,可能也會擔心撿起來反而造成對方麻煩。

宋訡瑄指出,現在在蘇格蘭看到約九成以上民眾都會戴口罩,然而疫情初期,很多台灣的學生承受許多壓力,一方面知道要戴口罩,二方面又知道社會仍多採取異樣眼光,就曾有學生在路上遭受醉漢的言語攻擊說:「帶著你的病毒滾回你的國家!」

談到團契運作,宋訡瑄表示,雖然實體聚會無法進行,然而轉為線上之後,團契時間變得密集,甚至倫敦、柏林等多個城市的學生、宣教師也透過網路加入,感受到人們更渴望也更珍惜彼此相聚的時間。

宋訡瑄指出,英國人雖然會抱怨政府的政策,但多不認為所有事情都該由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負責,政府不必任何事都做到好;也有極端崇尚自由者認為政府侵犯人權而上街遊行抗議,而防疫至今,多已呈現疲乏的狀態。她表示,台灣媒體在報導時為引起注意多使用聳動標題,且普遍人民對於英國的認識也有限,身為生活於當地的學生,感受其實沒那麼恐怖,雖然許多店家關閉,但在糧食購買上仍是無虞。


樂團乘坐觀光巴士繞柏林吹奏聖誕歌曲,讓大家有些過節的氣氛。(相片提供/EKBO臉書)

【張原境專題報導】自武漢肺炎爆發以來,德國一直以低死亡率被視為歐洲防疫前段班,然而2020年末歐洲疫情加劇,每日感染人數一度逼近5萬,12月16日起德國政府祭出更嚴格的管制措施,販售非民生必需物資的商店與髮廊歇業,各級學校停課,2021年1月5日進一步宣布防疫封鎖措施將延長至1月31日。

目前居住在英國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派駐德國柏林宣教師鍾淑惠表示,在德國租房不易,因此過去一年多是利用週末前往柏林或借住寄宿家庭數週,如今因疫情緣故暫時無法前往德國,不過2020年1月初成立的「柏林台灣小組」至今仍維持線上查經聚會。她說,2020年2月曾借宿一對德國牧師夫婦家中,分享對於疫情的憂慮,但當時的德國人普遍覺得這只是每年都會有的流行性感冒,而戴口罩對於德國人來說等同於染病,因此也曾有戴口罩的青年遭受歧視。

鍾淑惠表示,德國10月底疫情再次嚴重,行之有年的聖誕市集及禮拜大多取消,未取消者則有參與時段與人數之限制,並同步有線上轉播。「12月更特別規定一個家庭聚會不能超過五個大人,很多家庭因此無法在聖誕節團圓,此時就有樂團乘坐觀光巴士繞柏林吹奏聖誕歌曲,讓大家有些過節的氣氛。」她表示,面對疫情,德國教會號召眾人一起製作並發送口罩,並呼籲關心難民營與難民教會,此外亦與政府合作設立專線,關心有需要者,另外也關懷被家暴者,「在家工作生活距離縮短,情緒不穩定時家暴事件也相對增多。」

面對政府的防疫政策,德國仍有人為了增取自由遊街抗議,當中不乏有基督徒。鍾淑惠表示,這樣的現象也讓教會牧者提出神學反省,認為應當尊重這些少數者並理解他們背後的動機,思考這些人需要什麼樣的支持,當工作權益被剝奪,沒有辦法過原本的生活,如何對這些人付出更多憐憫、同理與關懷。

面對轉型為線上聚會,鍾淑惠表示許多青年一度無法適應,如今反而觸及更多柏林以外的人加入,疫情之下關係不一定疏離,反而更加珍惜彼此相聚的時間。也有學生開始思考當自媒體,以自身觀點分享在地觀察,讓台灣人有機會接觸到第一手的資訊。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教會與社會服務委員會捐贈的D級防護衣送到神戶大學附屬醫院的救急救命中心。(相片提供/郭世宗)

【張原境專題報導】日本原已趨緩的武漢肺炎疫情於2020年10月底一路失控,2021年1月5日全國新增共4915例確診,創下新高。日本首相菅義偉於1月7日在防疫對策本部會議宣布「緊急事態宣言」,8日起首都圈的一都三縣開始實施,預估為期一個月。

日本神戶基督教改革宗長老會主任牧師郭世宗表示,年初疫情蔓延至日本時獲得台灣許多幫助,與日本基督教團東北教區有締結姊妹中會的嘉義中會、自己牧會多年的嘉中橋頭教會及自己的母會屏東中會南州教會均寄送口罩至日本。除發給地方教會外,亦分送至仙台、東京及名古屋等地照顧街友的社福機構,此外亦分別獲台灣駐日代表處及台酸基督長老總會教會與社會服務委員會捐贈共400件D級防護衣,均送至神戶大學附屬醫院的救急救命中心。

2020年日本曾於4月7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宣言,如今疫情再起,郭世宗表示,一直有地方縣市首長呼籲應該再次頒發緊急狀態宣言。而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日前釋出的輿論調查,已有超過三成日本民眾認為已經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應該停辦甚或繼續延期。郭世宗認為,政府的防疫政策似乎宥於東奧的舉辦與否及諸多經濟考量,而不敢有太果決的處置,「如果沒有舉辦,投資人恐怕會破產。」郭世宗表示政府須考量的面向廣泛,也甚難為。

談到教會運作,郭世宗表示,4月初曾改為事先錄影、線上播放的聚會模式,直到緊急狀態宣言結束後才恢復實體聚會。週一、四的聚會則一律改成線上進行,但也因此觸及更多人,除有美國人、中國人參與外,甚至回台灣的朋友也會參與;原本週三還有小型的實體查經,近日也都改成線上聚會;週五原固定會至一位長老家共同聚餐,也從搭乘大眾運輸改成騎腳踏車前往。

郭世宗說,目前日本神戶基督教改革宗長老會仍維持實體聚會,人數約五、六十人,未受太多影響,但預計於1月17日舉辦的阪神大地震追思禮拜則改成線上禮拜。提到會友的暖心舉動,他說,除了有人購買防疫物資送至教會外,也有人主動關心行動不便的會友並協助接送。


(相片提供/總會傳委會)

 

【林宜瑩專題報導】在世界傳道會(CWM)支持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派遣退休牧師李孝忠前往基督教新加坡長老大會(PCS)擔任丙類宣教師,2020年3月赴任時,正好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因新加坡實施隔離政策,李孝忠與牧師娘許素芬在新加坡三一神學院宿舍裡,只能透過視訊授課或參與會議。

2020年12月15日在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舉行的「後疫情時代的宣教與牧養」宣教論壇,特別邀請暫時返台的李孝忠,以「新常態(後疫情)之下的創新宣教──以新加坡教會為例」為題,分享他在新加坡看到當地教會的因應策略。

李孝忠表示,他在三一神學院的課程是透過網路授課,竟然有遠自科威特、歐洲、美洲、中國等超過300人報名參加。他指出,武漢肺炎剛好把「全球化」的危機給突顯出來,也讓區域經濟、政治起了重大變化,更使各國教會重新反省與打破傳統宣教模式。因此他認為,若從好的角度來看,武漢肺炎的發生,說不定也是上帝給人們的一種提醒。

由於新加坡以往都是走向國際化、全球化,當地教會的宣教與神學也從沒思考過如何在地化、本地化,透過這次疫情,PCS開始省思,在神學上打破西方「我是給予者,你是受惠者,我是強者、你是弱者」的那種階級、分別、上對下的宣教思維。PCS開始重視如何實踐簡樸生活以及真正的落實宗教對話,也察覺生態公義的重要性,因此透過安全的數位化,以網路來進行聚會、人際互動與經濟交流、關懷事工等,特別看重「生命共同體」「宣教共同體」,想透過數位化來打破當地教派間的藩籬。

在宣教策略上,也尋求教會與教會跨國合作的契機,並不強調誰對誰有幫助,不看城鄉落差,不論強弱、階級之分,而是站在平等互惠的基準點,一起為彼此、甚至是其他地區或國家的宣教,放下本位主義,以責任共擔、休戚與共,以同理心、同情心,尊重當地文化與習慣,用相互依賴的態度一起合作,真正落實上帝家庭的合一。


【邱國榮專題報導】美國紐約市仍然處在武漢肺炎疫情的風暴下,在紐約迦南基督教會牧會的牧師伍炯豪表示,他的心情沒有去年上半年緊張,上半年足不出戶,現在會出門採購,心情可說是處之泰然了,除了是將生死命運交託在上帝手裡以外,也是因為那些原本不願意戴口罩、不願意遵守防疫規範的美國人,已轉為認同防疫的重要性,現在紐約幾乎人人願意做好防疫,呈現出後疫情的生活樣貌;教會生活也是,除了線上的禮拜、查經、主日學以外,紐約迦南基督教會更有了「直播聖餐」。

「聖餐的意涵,同桌共享,所以同桌這件事情是一定要的。」伍炯豪說,考究聖餐「同桌」的意涵非常重要,特別是他的道碩論文研究課題就是聖餐,然而在疫情風暴下,教會向他提出舉辦聖餐的需要,想藉聖餐尋求平安。為了兼顧防疫,於是有了直播聖餐的決議,在無法舉行實體禮拜當下,讓心靈渴望且需要領聖餐的會友得到安慰。

撇開各教派對於聖餐不同看法的爭論,聖餐有同桌共享的實質意義,伍炯豪說:「直播聖餐就變成非常形式化,形式上同桌,但事實上沒有。」不過,在這樣形式化的過程裡,他覺得對於那些認為有需要的會友來說是好的,所以他會往好的方向去看,不去爭論是否符合實質同桌的經驗。他強調這是暫時性,畢竟日後還有監選、改選,必須實體聚會中進行,才不會妨礙到現行的教會法規與選舉機制。

關於美國的政治局勢,根據伍炯豪觀察,台美人在這次大選支持川普連任高達90%,雖然支持拜登的比例少,但支持聲量完全不輸川普。身為牧師的他指出,不管是川普或拜登當選,基督徒不要忘了上帝的心意,祂的意念超過人們的,當關心的事情過頭時,要提醒自己是否忘記了上帝的主權,說不定困難的後面有上帝的賜福,至於最終誰出線擔任美國總統,要尊重這是美國人的選擇,「選擇的結果或許有上帝的心意。」

台灣人與台美人擔心美國大選結果會否影響海峽兩岸的局勢,伍炯豪表示,歷史在上帝手中,如果拉長歷史來看現在這個局勢,根本微不足道,現在經歷的一點只是歷史中的一小點,「我們應謙卑在上帝面前說,『主啊!若是這樣,我們也願意走下去。』」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